議題觀點

如何提高有效提升軟體測試品質以強化IT服務品質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風險管理服務 / 許梅君經理、李界寬資深顧問

近年來新聞版面對於資訊服務或系統異常時有所聞,這些事件不僅僅造成資訊單位的困擾,原有可自動化作業的程序卻因系統異常而讓程序更為繁複且混亂。資訊單位於資訊系統上線前,必會經過一定的測試程序方可進行正式發布,但有些狀況總會在系統上線後發生,才查覺當初未納入測試相關活動一併考量,導致上線後的系統異常。

資訊單位所面臨的測試問題

一般而言,系統上線後所發生的異常或事件,部分來自於業務單位及資訊單位溝通時未將需求明確且完整談定導致測試不完全,例如起初考量資訊系統之使用者僅為A業務單位,資訊單位較常面臨的測試相關問題包含:

  • 需求不斷修改或廠商開發時程延遲,導致測試時程緊湊未能測試完整。
  • 若需求涵蓋跨單位/跨系統,常發生跨系統界接錯誤。
  • 系統上線後一堆臭蟲(Bug),在測試階段都沒有測到。
  • 系統發生問題進行程式修改,但卻影響到非修改項目之功能。
  • 正式環境系統回應速度緩慢效能不佳,但在測試環境都沒有問題。
  • 不同廠商或開發測試人員造成系統品質有很大的差異。

基於以上於軟體測試所面臨的問題,資訊單位所面臨之軟體測試主要挑戰在於四個構面,分別為流程、可追溯性、環境、管理。

根據勤業眾信統計,隨著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的演進,所需的修復成本也會遞增,到達維運階段時所需之修復成本可能超過十倍,且可能造成重工、時程延遲、業務機會損失的風險。故測試前必須先有效且完善的規劃,隨著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時間持續演進,並盡可能提早進入軟體測試階段,方能提升軟體測試品質。

總結而言,軟體測試各項管理活動建議應落於組織內規劃、設計、執行、追蹤等細節中,並盡早於需求議定時一併考量未來測試活動所需之對應作為,較能有效提升軟體品質。軟體測試雖大多任務落於資訊單位,但使用者驗收的角色應由業務單位擔任,不僅能確認需求是否被完整的執行,並能適時的提供業務面建議,進而提升資訊單位以及業務單位之合作關係,提供客戶及使用者更為高品質且優質的服務。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