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零工經濟:分散抑或擾亂勞動力市場?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股)公司 / 苗德荃副總經理、卓筱琳經理
從大量聘用臨時員工到廣泛使用機器人及其他人工智慧機器,企業勞動力結構正迅速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不再是輕微的事件,而是正面干擾整體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形勢。企業正面臨著全新的、更為微妙的人才競爭,尤其當某些市場中整體失業率下降而主動離職率上升時,更需要新技術、新的成本控制方法、甚至新的人才管理語言來適應新的需求及趨勢。
開放式人才經濟與智慧型機器時代已愈漸清晰。“人才”被重新定義為,包括人與機器,在不同地點及雇傭契約形式下的結合。零工經濟不再無足輕重,而是21世紀勞動力轉型的重要開端。領先企業正在著手解決一系列的人才問題。誰是合適的勞動力?怎樣的構成?如何取得?生產力如何衡量?如何優化不同類型員工間的組合?鑒於不同類型的員工都將對產品和顧客產生影響,如何更行之有效地激勵員工?在此過程中,誰應起主導作用?
• 重新審視21世紀人才:企業必須瞭解開放性人才經濟和企業對不同類型員工的中期需求(3到5年)及長期需求(5到10年)。這一過程始于廣義上的勞動力規劃,其納入了人才資產負債表,機器人與智慧型設備,新型勞動力與科技的合作等。
• 建立勞動力和自動化規劃的全新領導團隊:新型勞動力規劃可謂“空白區域”。企業技術團隊、採購團隊及策略團隊須與人力資源部門一起制定針對不同類型勞動力和技術結合的具體需求計畫。
• 關注人才取得-兼顧人與機器:一旦企業有了滿足其具體人才需求的想法,就可以根據計畫重點關注不同類型員工的招聘工作。人才來源包括企業通過不同方式招募的員工。而技術和機器可以彌補員工的不足。
關於企業著手點詳細五項內容 與 對台灣企業的省思,請見本期通訊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