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2023年第二季度CFO速递

第10期

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2023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因此优化政策举措稳定房地产预期,进而提升消费者信心是中国提振经济的核心。近期“报复性消费”和消费者韧性的显现、以及超预期的出口表现为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提供了有力证据,但未来市场的反弹还将依赖相关消费支持措施的持续推进。如果能保持复苏态势,我们预计2023年GDP增速可能会适当高于政府“5%左右”的预期目标。当前稳中向好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民营经济恢复信心,自主创新、产业链的稳定可控、数字化转型依旧是各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企业需紧跟政策变化,在不断输出具有创新优势商业模式的同时,加强技术革新、组织模式、领导继任及人才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本期速递基于行业趋势、以及企业当前面临的新变革提供了较有针对性的解读和参考,不仅涵盖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领域应用、消费品和零售、生命科学与医疗等行业的2023年展望,还聚焦了财务热点话题,如IFRS 17实施方案和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另外,速递还加入了人力资源领域的关键发现,包括海外人员派遣管理常见挑战和应对考量、以及新任首席财务官如何建立稳固的人才架构。我们希望这些摘录将为企业决策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首席经济学家观察

“报复性消费”不应延误更大力度的货币宽松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就2023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展望分享了他的观点:

  1. 当前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主要归功于消费者的韧性以及超预期的出口表现。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实现复苏的核心假设,刚过去的五一旅游热潮为“报复性消费”提供了有力证据。相关消费支持措施的持续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信心和能力。
  2. 对于刺激消费来说,关键在于推出满足居民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政策。虽然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支持措施降低了许多国内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但如果房地产销售市场不能回暖,开发商很难有动力加大投资。
  3. 中国提振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美联储暗示暂停加息将为中国央行推出定向宽松政策留出更多空间。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成为政策组合的重要部分。

 趋势与展望

2023技术趋势

《2023技术趋势》报告中探讨了交互、信息、计算创新领域以及技术业务、网络与信任、核心系统现代化等基础领域的新兴机遇。我们从全球纷繁技术创新中提炼出未来18至24个月或将深远影响企业的重要技术,旨在帮助政企用户精准把握科技趋势。

  1. 借助各类界面实现沉浸式虚拟体验。有形界面、对话式界面和虚拟界面跨越屏幕,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互联网体验,例如面向客户的扩展现实体验、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实物资产进行建模和实验以及涉及招聘、生产力的增强型员工体验。
  2. 信任“AI同事”提供的分析和洞察。将AI整合到企业的更大流程中,并考虑人与AI系统交互的各个阶段,识别和解决潜在的不信任问题。要建立信任,数据透明度、算法可解释性以及AI可靠性是三大要素,同时员工必须参与人工智能的设计和输出。
  3. 建立抽象层和自动化层(称为超云)来简化多云管理。构建一个兼容层提供对存储和计算、AI、数据、安全、运营、治理及应用开发和部署等通用服务的访问,并通过一个公共界面实现多个云的集中控制,以充分利用云的多功能性、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4. 以弹性化的人才架构帮助拓展和留存技术人才。创建新的IT团队架构和职能,以灵活的技能匹配、职业发展道路、以及外部人才战略扩大所需技能人才的可能性。
  5. 区块链、Web3赋能“无信任”系统,通过分散数据重建数字信任。数字账本技术、去中心化系统取消了第三方的介入,通过代码、密码和技术协议与网络参与者建立直接的信任关系。“无信任”系统将成为验证数据和交易的新途径,如公有链。
  6. 将传统核心系统融入新架构,拓展系统功能。借助中间件将大型主机与新一代计算技术、以及创新的用户界面连接起来,这种核心优化策略为传统IT系统注入新活力,提升其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功能的价值,满足现代数字企业的需求。

阅读详细报告:2023技术趋势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企业的影响和意义

2022年代表着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水岭,ChatGPT、DALL.E和Lensa等面向消费者应用程序的发布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生成式AI的应用机会正在从消费者逐步扩展到企业领域,创造出一种更为深刻的人机关系。分析师估计,到203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约占据人工智能支出总额的20%。德勤近期发表的报告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企业的影响和意义》剖析了生成式AI在企业和消费者领域的使用场景,重点探讨了市场上的参与者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从应用案例来看,优化效率、提供个性化指导、生成或增强内容、以及创建娱乐项目是最具实用性的消费应用类别。而适用于跨行业跨职能(“横向”)的企业应用案例最受欢迎,潜在的横向应用案例通常针对的是已建立的、且提供大量训练数据的自动化中心,重点在于成本优化和提高生产力,例如辅助社交媒体营销人员完成创意营销任务。相比之下,“垂直”行业的应用案例更加需要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构成的特定行业工作流程,如零售领域的定制化产品设计和推荐、医疗保健领域的预测性和虚拟患者分诊、银行与金融服务领域的税务和合规审计与情景测试、以及科技领域的自动化产品和硬件设计。

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快速发展,但它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存在着许多风险。其中,隐私和安全、偏见管理、 结果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知识产权以及弱势群体的平等获取,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提供四个从短期(未来1-2年)到更长时期的预测,以帮助相关企业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1. 生成式AI改变未来工作方式。AI代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员工广泛采用成为新常态,人机协作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2. 在追求数据的同时建立信任。生成式AI进入企业领域将受到极大的关注和审查,因此需要建立生成式AI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并合理化期待。
  3. 超个性化将成为增长驱动力。企业利用分析大量客户数据的能力来创建动态、实时和量身定制的体验、产品、服务和沟通方式。
  4. 大语言模型(LLMs)是最早成为“通用型”的AI之一。虽然我们距离多模态、无处不在、跨领域的AI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种子已经种下。

穿越疫情周期,洞察行业趋势—德勤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纵览2023

德勤近期发布了“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纵览2023”报告,报告研究了超550家消费品销售上市企业的绩效,通过对每个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绩效对比,进一步洞悉了行业的关键发展趋势。报告提出,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在宏观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如促消费政策的持续推动,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上升,都相继为消费复苏提供回升动力,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疫后消费市场迎来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务实和理性,更愿意发掘和尝试多元化购物方式,同时购物链条中出现更多社交软件用于获取信息或做出决策;另一方面,把“绿色环保”列为关键考虑因素,且愿意支付绿色溢价,尤其是食品饮料、美妆护肤及营养健康类产品。展望2023, 线下社交场景的恢复将推动升级类消费回暖,主要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上市细分领域将呈现六大趋势:

  1. 疫后运动鞋服、化妆品、金银珠宝行业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在直播等渠道创新和国货红利中有望快速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速;
  2. 在消费升级和“懒人经济”推动下,消费者对食品的便捷性、丰富度兼顾健康、品质化的需求持续提升,休闲食品、速食具备长期成长性;
  3. 新一代消费者快速崛起,新的家庭结构和社交需求的增加推动宠物食品、白酒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4. 疫后原料成本改善利好乳制品、农产品、粮油加工、肉制品利润端。同时,消费者针对必选类消费的升级需求持续,产品多元化、高端化有望带来更大的上行空间;
  5. 线下社交和餐饮场景的恢复有望带动软饮、啤酒、调味品在B端和C端的消费需求快速修复,具有创新品类、品牌力突出、线上线下渠道完备的企业有望快速反弹;
  6. 线下客流复苏,餐饮、超市、专业专卖店等线下业态将逐步回暖。电商在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将继续保持韧性。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调研结果:2023年行业现状与展望

德勤生命科学与医疗团队于2023年1月对115名行业内经营者和投资人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业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调研主要涵盖了2022年业务表现与主要影响因素,2023年展望以及将影响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和运营数字化的因素。疫情管控、营商环境、医改政策(如带量采购)、以及供应链本土化等因素在2022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类企业发展。

调研显示,46%的受访企业表示2022年财务表现不及预期,其中外资企业的比例达到61%。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被视为疫情管控之外影响最长远的因素。受宏观层面对本土优待政策的支持,更多大型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关注供应链本土化及深化。数字领域依旧是各类企业的投资重点,受访的国有、私营企业表示将在2023年更多地投入资源提升数据与信息技术安全。

展望2023年,90%以上的调研企业期待在2023年实现业务增长,其中本土企业(国有&私营企业)对新一年的期待值更高。创新和新药依旧是所有调研企业(60%)的焦点。相较于本土企业(国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更关心监管与企业合规事务。从企业战略来看,“中国市场特有方案”受到重视,本土企业更注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人才和管理结构的调整,而外商独资企业更注重借助地区优惠政策加快市场准入计划。

图:2023年中国行业展望

 

 专精与实务

2022年IFRS 17全球调研

IFRS17是保险行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2017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IFRS17,解决了IFRS4下不同国家的保险会计处理方法多样性的问题,以期达到保险行业之间可比、与其他行业可比、不同地区之间可比、保险企业利润列示更清晰的目的。德勤*委托Economist Impact团队对全球360名参与实施IFRS 17的保险公司高管进行调研,旨在了解保险公司实施IFRS17的技术方案以及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计划发布四篇系列报告,其中第一篇关注受访高管的反馈,第二篇重点探讨技术变革对推动IFRS 17编制财务报告的影响。

欧盟认可的IFRS 17版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最初发布的版本相比,存在一项主要差异——允许欧盟保险公司在特定情况下选择自愿免除年度分组要求。针对这项决定,大多数欧盟保险公司都表示支持,在158位来自欧盟保险公司的受访者中,近83%的受访者提到将根据IFRS17编制2023年财务报表时应用豁免规定。从投资者角度考虑,有受访者表示,应用豁免规定将使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与财务风险管理方式更具相关性,因此应该不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看法,也不会对资本或并购活动成本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未应用豁免规定的实体,大多数受访者(82%)表示他们将对净利润和其他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定量调节。

在技术层面,IFRS 17实施过程要求保险公司全面改变基本的数据管理实践,包括数据收集到分析、报告和治理等环节。保险公司还需从不同业务线、地区和时间点汇总信息。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其公司系统需要适度升级,但有27%的受访者认为其公司系统需要大规模升级,其中多为寿险公司和按净承保保费划分为大型保险公司。在认为技术解决方案需要适度或大规模升级的338名受访者中,有36%表示从不同数据源(例如财务、精算和风险管理部门)按要求的精细程度收集数据是其在推动合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此类技术挑战对小型保险公司冲击更大。52%的小型保险公司(净承保保费介于3亿至5亿欧元之间)提及数据收集的挑战,该比例是大型保险公司(净承保保费超过50亿欧元)的2倍。其他技术挑战还包括解决方案的性能、终端用户界面(报告)、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存储/管理能力。约三分之一来自寿险公司的受访者提及最后一项挑战,而在非寿险公司中这一比例仅约五分之一。

公司还面临IFRS 17实施架构所要求部署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的挑战。近30%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已雇用50多名信息技术全职员工,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为19%;此外,雇用50至100名精算全职员工的公司比例从2018年的20%增至目前的近25%。

阅读详细报告:2022年IFRS 17全球调研

《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南》热点问题解读

为助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国家档案局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总结三批增值税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经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形成了《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南》。该文件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电子发票开具、接收、报销、入账、归档等全流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围绕企事业单位关注的电子发票归档热点问题,德勤对《指南》进行了解读,深入分析了《指南》对企业的财税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出的要求和应对方案:

  1. 在规范电子发票归档流程的过程中,企业应尽早结合《指南》要求及档案管理现状,更新内部档案管理制度,以确保电子发票合规归档;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尽早规划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工具进行流程提效及归档风险管控;
  2. 利用电子发票的“入账登记”功能实现流程提效及风险控制。企业需关注如何确保每张电子发票的入账状态得到及时准确的更新,如在供应商付款及员工报销等业务场景下,入账过程中须确保入账颗粒度精确到发票或业务单据维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前端业务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日常及时更新发票入账状态,月末需确保在税局网站勾选的入账状态与本地(或基于信息系统)的入账台账保持一致,并做好税会差异核对;
  3. 电子发票的归档格式为国家标准版式文件(PDF, OFD),也可存一份XML。企业在电子发票获取环节,需关注各类进项发票相关业务场景中电子发票原件接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4. 针对不同系统环境修订适用的电子发票归档管理流程规范。对于纯电档案,需要按照文件结构进行组件、组卷、线上存档;对于纸电混合档案,需清晰记录线下纸质档案与线上电子档案间的索引关系,确保电子档案存储完整,便于查阅。

《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南》为对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持观望态度的企业输送了“风向标”和“定心丸”,以便更多企业在国家数字经济浪潮中受益。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基于新版《指南》,尽快更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尽早规划报销报账、发票管控、电子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

海外人员派遣管理常见挑战和应对考量

随着中国企业跨境经营活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各类型人才,如企业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工程施工人员等,参与到企业在海外的经营管理、日常运作和项目实施之中。由于人才跨境流动的过程涉及海内外多方的协调以及派驻地当地法律,因此缺乏相关管理经验或是对派驻地有关法律陌生的企业,会在海外派遣中出现一系列潜在的合规问题及管理问题。结合德勤中国多年海外派遣、海外用工等项目的实操经验,我们将从税务、人力资源以及出入境管理方面讨论海外派遣管理常见的问题和应对考量。

从税务方面来看,企业需重点关注派驻地对于税收居民以及非税收居民的具体征税规则,并根据该国税法的执行标准、个人海外履职范围以及工资安排做好事前规划。在外派员工遵守派驻地有关税法规定的同时,企业也应与税务机关加强交流,准确了解自身的涉税义务,依规履行有关个税预扣预缴或外派人员薪金信息申报义务。为避免海外派遣中产生“计划外”的税负,企业可根据派驻地的有关税法以及母国与派驻地的双边税收协定,将合规因素及成本差异纳入考量,进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海外派遣税负政策。从海外社保方面来看,企业在执行外派计划时应确认该派驻地是否与我国有双边社保互勉协定,如有此类协定的,应在派遣前研究该协定的适用情况以及申请条件。

图:海外派遣时企业及员工须要关注的涉税事项

我们对许多中资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拥有完善海外派遣政策和成熟实施经验的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很多中国企业对于外派员工的管理较为松散。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尚未建立正式的海外派遣制度,还有一些企业虽有政策但却无法进行系统性的应用。在我们的调研中,虽然将近七成的中国企业建立了相关的海外派遣制度,然而能够实现以全球统一的派遣政策对外派员工统一管理的中国企业只占四成左右。我们在下表中罗列出企业建立外派员工统筹管理制度的核心考量:

图:外派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考量

 

 人才与发展

新任首席财务官以七个核心基础建立稳固的人才架构

人才一直是首席财务官最关心的问题,包括考虑扩大招聘范围,以及留住当前员工。对于新入职的首席财务官来说,制定和启动人才计划是支持财务人员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本期首席财务官洞察的视角下,我们将关注新任首席财务官如何携手人力资源团队,通过七个核心支柱建立一支具备积极性、技能型的财务团队。

  1. 重新筛选合适的人才。查阅员工以前的绩效评估,在继续分配相关工作的同时,观察其在3-6个月内的表现是否达到绩效标准。如果以前的个人评估无法提供可靠的见解,首席财务官可考虑提升绩效管理。另外可选择辞退在工作中表现不佳的员工,并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重新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模式。
  2. 建立高效率的财务团队。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重新了解和判断当前员工的参与度、团队能力、以及组织文化等相关内容。未来需要更加重视团建活动和沟通机制的建立,这将是实现高效沟通、团队信任的关键。
  3. 建立一个可持续经营的人才架构。新入职的首席财务官应制定一个全面的人才发展计划,一方面帮助具有高潜力的员工提升能力,另一方面赋予员工工作自主权,进而增强员工留任企业的意愿。在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下,还应建立一个继任计划,防范重要员工退休或离职的风险。
  4. 提升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员工投入程度将驱动员工个人对公司问题、以及工作本身产生较高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未来企业应重点培养员工对企业的积极看法,进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意愿。
  5. 提升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实现有竞争力的多样性,需要企业有意识的招聘各类型员工,并在企业内部创造包容性的组织文化,以确保不同背景的员工留任。
  6. 工作、工作场所、劳动力现代化。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服务模式和员工特征需要企业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未来,企业应进一步考虑工作现代化带来的影响,如重新定义数字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工作、明确员工能力的培养、以及保证工作场所的灵活性。
  7. 培养下一代领导人。优秀的领导者在帮助企业迈向下一阶段的同时,应重视下一代领导候选人的培养,其培养计划需根据个人的性格特质进行调整。

联系我们

如需查询,请与您熟识的德勤合伙人联络,或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络。

施能自
副主席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5888
电子邮件: normansze@deloitte.com.cn

杨颖
合伙人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
电话: +86 10 8520 7822
电子邮件: megyang@deloitte.com.cn

孙博
高级经理
德勤中国首席高管菁英中心
电话: +86 10 8512 4866
电子邮件: bsun@deloitte.com.cn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styling script that us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the page is activated.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