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CFC旋風下營運交易流程之因應與調整
勤業眾信:跨國企業面對無形資產議題之挑戰
【2022/04/27,台北訊】全球反避稅法令推陳出新影響下,為因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動實施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行政院以2022年1月14日院臺財字第1100041879號令核定,營利事業及個人受控外國企業制度(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y, CFC),分別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以接軌國際反避稅趨勢及維護租稅公平。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張宗銘今(27)指出,跨國企業在面對新法令規範的挑戰下,將更需要提早因應檢視營運交易流程,了解即將實施的CFC制度對於跨國企業的衝擊與因應方向,掌握稅制變動降低風險。
無形資產及營運活動與集團利潤配置高度關聯
自免稅天堂經濟實質立法開始,境外公司免稅天堂光環不在,跨國企業架構內之境外公司除控股目的外,若有接單、融資、持有無形資產等功能,在CFC課稅制度夾擊下應盡快評估,移轉訂價無形資產的經濟所有權所在地,廣義而言就是經濟實質法的經濟實質所在地,經濟實質跟實質營運雖有關聯但仍有實質差異,搬移或建立無形資產的稅務規劃同時,應考量CFC與移轉訂價的合併影響。尤其是稅務機關現在看的是不在公司帳上的無形資產,因此人員的移動需要特別注意。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副總經理周宗慶說明,考量各地稅務機關對於無形資產議題的查核趨勢,當無形資產調整至台灣公司或其他實質營運個體登記擁有時,除了相關法律議題外,應全面盤點該無形資產實際使用之情況,如透過辨識重要活動、功能風險分析、DEMPE(即為開發、提升、維護、保護及利用)分析是首要作業,由於其涉及了法律所有權以及經濟所有權,其將與利潤貢獻產生交互影響,故無形資產與集團各成員之實際活動將是集團最適利潤配置之關鍵因素。
跨國企業因應重點
面對2023年台灣即將實施的CFC制度,張宗銘提醒,跨國企業在思考如何避免落入CFC規範時,亦需要搭配思考全球各種推陳出新的反避稅規範,不管CFC 或全球最低稅負制都是涉及移轉訂價利潤配置,跨國企業財務報表利潤的多寡、投資架構與經商所在地皆需要一併考量,整體評估與調整才是有效控制稅務風險之道。建議跨國集團營運管理策略與稅務治理朝向動態調整機制,集團企業的內部交易應事先準備相應或佐證文據,特別是在無形資產的議題上,未來都將增加移轉訂價內部作業之深度及複雜度,例如:內部移轉訂價政策文件、功能執行與風險承擔與利潤配置分析。由於無形資產亦涉及相關法律議題,除集團內部應即早盤點集團無形資產之登記及有效性,內部無形資產授權或移轉合約及相關文件亦須同步進行,而若集團組織重組之情事一併發生,集團價值鏈分析將會是一項重大工程,且未來稅務環境越趨複雜,已經不是跨國企業員工可以自行處理,如何聰明利用工具有系統且有效率解決,需要全方面的稅務專家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