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分析
東南亞投資與金融產業併購趨勢
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 / 潘彥州資深律師、林祖佑實習律師
台灣現有本國銀行39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則有16家,國內金融機構數目過多、且以中小型金融機構為主的困境,已備受金融業者與政府重視。金融機構規模有限,其結構性問題基本上有兩個:一、國內金融產業過度競爭,利潤不高且規模不大,因此國內金融機構吝於進行需要長期投資之人才培育(特別是國際競爭所需之人才)與新產業之升級;二、規模經濟不夠大的情形下,自然難以在國際上與他國之金融機構進行競爭,故我國金融機構對外擴展的情形無法與其他國家的成功案例(例如新加坡之星展銀行)相比擬,而國內市場又已趨飽和,未來成長之動能自然受到限制。
金管會新主委曾銘宗上任以來,持續鼓勵並推動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併,以增加國內金融機構的規模,特別將焦點鎖定在公公併。例如,現正推動第一金、兆豐金、合庫金三擇二併購,已著手進行研究評估,預計最晚七月報告將出爐。曾銘宗甚至發下豪語:「公公併,今年一定看得到!」希望透過整併,奠定銀行業者踏出台灣之利基。期許台灣大型金融機構能仿效“星展”銀行,成為亞洲區域金融機構,即所謂打“亞洲盃”。
實際上,金管會早已同意許多國內銀行赴東南亞設立分行,如2013年起,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於柬埔寨、台北富邦商業銀行於新加坡紛紛設立分行,今年(2014)也有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與第一商業銀行先後於寮國設立分行,顯示國內銀行於東南亞之佈局,已是現在進行式。除此之外,金管會在法令上,也相當程度地朝鬆綁方向進行。例如,修正「本國銀行設立國外分支機構應注意事項」改為自動核准制、會同中央銀行發布「國際金融業務條例施行細則」修正條文,以及「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管理辦法」。2月時,行政院已通過保險法修正草案,希望放寬壽險業在國外投資額度之規定,在在顯示政府持續推動法令鬆綁之決心,以鼓勵台灣金融機構的規模壯大,協助業者向海外布局發展,放眼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