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制定內部碳定價 拚淨零排放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 / 李介文副總經理

第26屆全球氣候變遷峰會(COP 26)定調「淨零碳排」為未來全球政府與組織優先處理的議題。各地政府陸續訂定碳管理政策法規,要求組織針對其造成的碳排放負責,付出相應的費用,以將碳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成本反應於企業經營成本上,其中碳定價(Carbon Pricing)便是各界廣泛應用的工具。

所謂碳定價,是為排放的二氧化碳訂出價格,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作為計價單位,計算碳排放的成本費用。希望透過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本,促使汙染者減少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同時鼓勵發展低碳科技,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22年4月全球已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行碳定價,涵蓋全球21.5%碳排放量。例如歐洲、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加拿大、日本東京及美國加州,皆有應用碳排放價格資訊作為碳權交易或碳費徵收的基礎,可見碳定價在淨零碳的路徑上不可或缺。

過去企業在進行產品定價時,可透過估算製造、銷售的各種成本後,為其產品或服務訂出價格。但是碳看不見摸不著,亦不易定量,較難制定價格,因此各國政府大多採用碳交易、碳稅碳費等碳定價機制,透過源頭收費或是排放者付費的方式,為國家或地方層級的碳定價。其中著名的例子為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藉由將歐盟內的組織進行碳排放總量管制,並配發排放額度予範圍內組織,如果有超額排放則須與其他組織購買排放額度,形成交易市場,由市場供需法則改變企業排放行為。加拿大則是於2019年啟動《溫室氣體汙染定價法》(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Pricing Act),針對化石燃料額外課稅,誘使使用者改變使用習慣;台灣也制定《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計畫於2024年開始對企業碳排放量徵收碳費,驅使排放者主動減少碳排。隨著碳「外部成本內部化」勢在必行,企業為了評估碳排放對於自身的影響、提前因應政府政策、並為了達成淨零排放進行準備,也會制定企業內部碳定價機制。

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企業推動內部碳定價的前三大誘因為:驅動低碳投資、驅動能源效率、改變企業內部行為;此外國際組織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853家企業制定了內部碳定價制度,相較於2019年成長了22%,並有1,159家企業預計於兩年內施行內部碳定價。由此可知,內部碳定價已成為企業推動淨零碳排不可或缺的工具。制定內部碳定價上,涉及透過內部影子碳價、內部碳交易、或內部碳費的形式,將每噸碳排放產生的成本定價,並納入組織決策的評估當中,進一步驅動企業內部主動進行減碳;在規畫長期減碳路徑時,也可以透過減少碳排放當量的價值計算投資回報率,作為評估減碳投資及相關資本支出的參考,以更有效率的進行減排投資。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諮詢團隊建議:

企業於規畫減碳過程上,可輔以內部碳定價制度,讓減碳績效具體化,也易於進行更有效的財務評估與目標管理。

勤業眾信可以提供什麼服務

勤業眾信提供氣候變遷與碳排放管理服務,可以協助企業系統性的盤點氣候變遷與相關趨勢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精準規劃、執行、查核並採取進一步因應措施,透過建立管理制度與治理架構,有效掌握氣候風險、打造永續發展韌性。

  1.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評估框架導入
  2. 企業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輔導
  3. 企業內部碳定價與管理策略規劃
  4. 供應鏈ESG盡職調查與碳管理、永續採購機制導入(ISO20400)
  5. 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等綠色金融服務諮詢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