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解析
企業積極瘦身?採用雲端架構後軟體授權管理之挑戰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公司 / 吳志洋執行副總經理、陳央庭資深顧問、林鼎鈞資深顧問
近年來不少企業組織逐漸將內部資訊設備採用雲端化的架構,雲端不但能夠節省成本還能夠整合資源及快速部署。其中IT 設備大廠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HPE)在2017年9月5日宣布將買下可協助企業管理混合雲的服務方案供應商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CTP),CTP除了可協助複雜的IT組織轉移到雲端之外,也能協助企業於雲端上打造諸如IoT、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等新的解決方案,並強調第一天就能讓企業透過雲端進行各式管理,同時梳理出企業的最佳化雲端支出。
整體環境鼓勵企業採用雲端服務
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或雲端軟體(Cloud Software)的商業模式則是採取訂閱(Subscription)模式,根據每月或每年的使用量支付相對應的訂閱費用,企業可藉此降低IT基礎建設的成本。目前產業發展的趨勢顯示,企業雲(Enterprise Cloud)與各種即服務(as-a-Service)的採用正在穩健增長,根據《富比士》發表之文章指出,各企業的CIO們預測,未來5年內,內部的應用程式採用軟體即服務(SaaS)的比率將超越50%。整體來說,目前環境相較於過往更鼓勵企業採用雲端服務。
採用雲端授權後的挑戰
使用率(Utilization)追蹤:傳統針對使用量進行管理的軟體資產管理(SAM)工具尚未跟上SaaS,因此使用的現況未能自動追蹤。
特殊的採購(Ad-hoc purchasing):倘落企業各部門皆可輕鬆購買雲端產品的授權,導致購買產品時忽略了內部IT部門,進而企業未能統一管理,難以掌控確切的使用情況。
高額的採購(High committed spend):部分產品是基於預付的方式,短期內可能未有對應的使用需求,造成許多資源浪費。
授權合約之下的合規風險(Compliance Risk):綜合上述情況,除造成不必要成本的增加,軟體授權的合規性也仍是一大風險。在過往的傳統軟體資產管理,企業往往會忽略要合約中的審計條款、授權模式,以及軟體授權的升級與降級的權利。
然而,在眼前面臨轉換雲端環境之前,首要任務應完成內部的自我評估,並與企業合作之軟體經銷商與預計使用之軟體授權原廠,進行全面性檢視SaaS授權方案,以利企業內部軟體佈署達到最優化狀況,讓以雲端為本的軟體授權落實企業瘦身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