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企業如何將生物多樣性納入風險管理與永續策略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服務團隊 / 方涵妮會計師、陳世婷協理

扭轉自然衰退的最後機會

當代環境危機除了氣候變遷外,喪失生物多樣性也是自然生態、物種與生物遺傳上面臨到的重大風險,致力投入減緩氣候變遷或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兩者皆已是全球挑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之《地球生命力報告2022(Living Planet Report 2022)》表示,1970至2018年間全球野生動物豐富度減少約69%,尤其是淡水物種衝擊最大減少幅度高達83%,物種瀕臨滅絕正在加速,相比2050淨零排放路徑(Net-Zero Emissions by 2050),2030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 by 2030)也應即受到重視。2022年12月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 15)所訂定的目標,被視為阻止和扭轉自然衰退的「最佳和最後機會」。

生物多樣性與議題,企業該如何因應?

COP15中《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訂定4項2050年的全球總體目標及23項2030年的具體目標。其中具體目標15指出:「大型跨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應定期監測、評估和揭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依賴和影響,以逐步減少負面衝擊、擴大正面影響,並促進永續的生產模式。」故瞭解如何衡量商業活動和價值鏈面臨的自然相關風險,是企業必須思考和採取行動的一項挑戰。

以農業為例,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全球75%以上的糧食作物種植仰賴不同物種授粉,但森林砍伐、土壤侵蝕導致傳粉媒介物種銳減,全球糧食安全面臨危機,農糧產業約有2,350億至5,770億美元的市值將受到影響,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對產業構成風險,對人們的糧食安全也造成負面衝擊。

如何將生物多樣性納入風險評估與永續策略?勤業眾信提供企業三大建議:

1. 評估價值鏈與自然之間的影響與依賴程度

企業可藉由參考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設計的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框架,運用其中的LEAP(Locate、Evaluate、Assess、Prepare)方法學,以釐清營運流程、價值鏈和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評估組織對自然的影響與依賴程度,以捕捉相關的風險與機會。

2. 訂定目標及許下承諾

除了評估風險與揭露資訊外,企業也需訂定明確的指標與目標,做出與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相關的具體承諾。TNFD與SBTN(Science-Based Targets Network)兩機構正協力開發一份目標訂定指南,其中的步驟可引導企業評估有關土地利用、水資源運用、海洋使用變化、汙染物排放等影響自然的驅動因子,協助企業在自然目標的訂定上更科學化與可實踐化。勤業眾信建議,企業可參照該指南進行評估與訂定目標,將自然和氣候相關風險議題結合,使目標訂定更具效率與一致性,有助於將承諾轉化為行動。

3. 攜手上下游價值鏈,共同應對風險和機會

企業對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與潛在衝擊,應展現當責的態度,並將具體行動納入價值鏈與營運策略中。企業可攜手供應鏈及合作夥伴,共同評估與擬定解決方案,為企業建立更具韌性的自然保護及氣候調適政策,獲得永續發展先機。

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危機,需要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齊心協力,訂下明確目標並共同努力。勤業眾信鼓勵企業應及早鑑別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風險、擬定相關永續發展策略,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強大的自然與氣候韌性,為長遠的企業價值與財務績效打下基礎。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