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金融科技創新洗禮 重塑金融生態系統

勤業眾信與世界經濟論壇 解析Fintech翻轉產業影響力

勤業眾信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合著《超越金融科技:金融新創翻轉產業實務解析》,歸納轉變金融業服務樣貌的五大核心發現。

【2017/10/24,台北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4)發布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共同合著報告-《超越金融科技:金融新創翻轉產業實務解析》(Beyond Fintech: A pragmatic assessment of disruptive potential in financial services),內容指出金融科技(Fintech)的破壞式創新步伐,重塑了金融業生態圈。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服務公司總經理萬幼筠指出,勤業眾信歸納出五個核心發現-「整合平台興起、區域型金融服務、延攬關鍵技術能量、提升數據資料應用價值與人工智慧拓展擬真人力」,為轉變金融業服務樣貌的關鍵力量,建議企業應持續培養敏捷的營運策略並參與實驗機制,以建立永續經營生存法則。

機會?威脅?Fintech下金融業的生存之道

近年Fintech引領金融業創新服務,不但改變了金融產品的樣貌,也提升使用者體驗。藉由金融科技公司的創建及提供的創新服務,消費者無須再面對過往與大型金融機構打交道的無力感,體驗到真正的以客為尊及客製化服務。

即使Fintech以爆炸性速度發展,開創至今面臨諸多挑戰與批評聲浪。萬幼筠指出首先,創新科技仍不夠吸引使用者移轉消費平台,或積極改變使用習慣,尤其,市面上諸多服務仍能由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第二,Fintech雖改造傳統金融業與生態體系,但由於規模較小,且效率及整合能力尚未達到翻轉現有架構之階段,故目前仍難以創建交易、結算、清算及紀錄的全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萬幼筠指出,目前金融機構仍多採取「且戰且走」的態度,於市場需求更明朗化後,再決定公司的創新發展方向。此外,金融機構的資金資源,雖為未來執行併購策略的有利籌碼,不過,非金融公司已透過科技專長正式踏足金融業版圖,未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監理相關之法規環境的傾向,亦將深刻影響科技金融發展的版圖。因此,持續培養更敏捷的商業營運模式及隨市場反應調整策略,並積極參與社群進而影響法規調適的方向,透過實驗機制,塑造監理機關對新種金融科技業務的信心與風險管理之道,才是在不斷變動的業務環境下,永續經營的生存法門。

勤業眾信報告透析金融科技浪潮來襲,金融業的轉型之道:

一、整合平台興起

Fintech 提供客戶全新型態的金融服務體驗,消費者可透過「整合性產品銷售平台」,選購多家金融機構產品,更可輕易轉換、享受於不同業者間的服務,因此,勤業眾信報告指出,整合平台將主導金融業發展。然而,消費者主觀意識上揚後,金融業的產品設計和銷售策略也需轉換思維。

萬幼筠指出,過去「犧牲品訂價法」是刺激顧客購買其他高利潤產品的策略,但整合平台問世後,消費者可輕易比價、選購多家產品,犧牲品策略將窒礙難行。萬幼筠建議,當銷售管道不再掌握於自己,金融產品更需要與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不過,整合平台呈現產品服務的方式雖是一大賣點,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間發生糾紛,如何界定責任恐怕是一大難題,建議事先達成協議。

二、區域型金融服務

在世界各國監理要點、技術能力及客戶需求有差異的情況下,針對各地條件發展的「區域型金融服務」將成為主流。因此,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即使是跨國性企業,也需運用不同的策略融合當地金融環境,創造出具獨特性的競爭優勢。

萬幼筠指出,在此趨勢下金融科技公司面臨了艱難挑戰:第一,金融科技公司應克服技術限制,建置跨區域服務的能力;第二,科技技術雖降低進入金融業的門檻,但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受限資源,將難以應付各地相異的金融環境,嚴重削弱競爭力;最後,為達到規模經濟效益,未來,金融科技公司將積極尋求與傳統金融業合作的機會,強化區域型金融中心的雛形。

三、延攬關鍵技術能量

金融機構為了尋求商業優勢,往往陷入「延攬科技公司技術提升競爭優勢」或「減低與科技公司的往來,維持獨立營運避免被取代的風險」的兩難之中。不過,勤業眾信報告指出,無論是延攬大型科技公司技術或自行提升研發技能,皆為不可逆的趨勢。

萬幼筠表示,想要進軍金融業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為了提升客戶數位體驗的金融機構,皆將透過各類併購、合夥等營運策略,吸取金融科技公司的高技術能量。因此,金融機構對人事成本掌控,及對商業資料所有權的掌握都將面臨更高挑戰。同時,大型科技公司是否一併受限金融監理法規規範,是主管機關須盡早規畫的範疇。

四、提升數據資料應用價值

多重來源與即時更新的「動態數據」蒐集模式,將可提升客戶資料蒐集的深度及廣度,而如何活化數據資料的應用,將成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點,例如:信用卡公司不單憑藉交易判斷詐騙或盜刷,而可進一步利用手機定位分析交易風險、增加競爭優勢。

萬幼筠表示,由於資料應用涉及消費者、資訊蒐集者及使用者三方利害關係,傳統金融業對於資料管理、應用及客戶保護程度掌控,除了將成為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機,對於資訊安全的把關,也將影響客戶信賴程度和主管機關的公信力。因此,平衡個資法與隱私權等保護原則,不將商業利益凌駕於消費者權益,才能創造三贏局面。

五、人工智慧拓展擬真人力

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能力的提升,可模擬人類的思維邏輯與智能行為,因此,將發生真人及擬人間的「人力資本」演變。因此,勤業眾信報告認為,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的運用,將劇烈改變金融業的勞動力。

萬幼筠表示,透過適度的教育訓練及明確的角色分工,「人機協作」的模式將發揮加乘效果。此外,為了迅速擴展AI與自動化,金融機構將可能併購金融科技公司提升專業度。面對這波產業轉型潮,除了金融業應設計新興科技教育訓練課程外,主管機關亦應訂定AI等科技使用相關法規,違反規定者的裁罰原則,將是監理機制的下一個重點。

當數位化掀起產業變革的同時,科技帶來的風險將會持續挑戰著市場對金融產業的信任度。在講求資訊資源透明化的時代中,如何保障消費者及業者的資訊安全?面對金融服務業中需要業者通力合作的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等法遵要求,該如何透過科技有效的監管?這些不確定性在在挑戰管理階層面對新興科技運用的風險管理及應變機制的能力。

勤業眾信《超越金融科技:金融業破壞式創新發展實務評估》報告,彙整翻轉金融業服務樣貌的八個關鍵力量,並以Fintech公司、傳統金融業及監理機構的角度,分析未來應加強留意的重點,提供金融業研擬未來產業發展策略及因應之道。

完整報告請詳此連結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