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全球互聯

新聞稿

金融科技,全球互聯

勤業眾信發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評估報告  倫敦、新加坡、紐約、矽谷與香港 入榜全球前五大金融科技中心

【2017/01/17,台北訊】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蓬勃發展,其創新、跨界的技術及應用逐漸搶食原有金融業的各項業務,以更具效率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7)發佈「金融科技,全球互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評估報告(Connecting Global FinTech: Hub Review)」,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1]、「經商環境指數」[2]與「全球創新指數」[3],綜合評比全球21個金融中心之金融科技發展現況,報告結果指出,倫敦、新加坡、紐約、矽谷與香港,為全球前五大最利發展金融科技中心之地區。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指出,金融科技發展已勢不可擋,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四地,憑藉著扎實的金融基礎建設與政府的全力支持,延續其金融重鎮的強勢地位,搶佔前五強寶座。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重鎮「矽谷」的入榜,意味著科技已正式踏入金融服務產業的版圖。顯見,發展金融科技絕不能單打獨鬥,而須仰賴政府、企業與學界共同建立完善金融科技生態圈,促成區域性的金融科技中心,以吸引更多投資者、創業人才與經營業者。同時,金融科技生態圈的整合,將伴隨繁雜的服務連結與資料串接,業者應主動加強偵測與預防衍生的風險,以因應未來不斷變動的業務環境。

金融科技發展快速,跨業黑馬伺機而動

本次報告綜合評比分數係結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經商環境指數與全球創新指數進行分析,透過加總該地區金融科技中心於此三個指數的排名,來評估金融科技發展有利性。數值越低,表示該中心越有利於發展金融科技。按照評比結果,全球有五個地區分數在「25分以下」,意即為全球最佳的金融科技中心,分別為「倫敦、新加坡、紐約、矽谷及香港」。

勤業眾信報告指出,長久以來倫敦、新加坡、紐約與香港,均被視為最具領先地位的金融中心,不論是專業人才、監管機構、投資資源與政府支持皆相當完善,健全的金融基礎建設,加上其金融生態圈內的合作無間,使它們仍居於金融科技發展的領先地位。不過,萬幼筠表示,暫時的領先不意味長久的成功,四大金融中心仍需靈活調整,持續深耕金融科技以取得長期優勢。而相較於傳統金融重鎮,矽谷則是以黑馬之姿入榜,其最大優勢即為「科技創新」,眾多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在此孵化而生,而GAFA四大企業(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也將持續在金融科技領域擴大投資。

而分數介於「26至150分」的金融科技中心,共有12個地區,分數由低至高分別為「韓國、瑞士、法蘭克福、雪梨、加拿大、上海、愛爾蘭、荷蘭、法國、盧森堡、以色列與比利時」。相較於前五名的金融科技中心,這些地區更專注於某項特定的金融科技技術或創新領域,例如:上海的數位支付發展已久,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工具,早已養成消費者數位支付的習慣;韓國則是於今年初,釋出兩張純網路銀行的營業執照;比利時則是由財政部設立國家數位發展計畫,聚焦於完善數位身分管理、資訊安全與隱私策略,強化數位身分認證及瞭解客戶(Know Your Customer, KYC)。

最後,分數「超過150分」的四個地區,為「墨西哥、南非、印度及肯亞」。萬幼筠指出,這四個地區雖然排名較後,但不代表在金融科技發展毫無機會。相對來說,由於這些地區的金融基礎建設不足,尚無完善的監管機制,並且傳統銀行與保險服務的滲透率也偏低,但和成熟金融市場的嚴謹監管環境,與已飽和的金融服務市場相比,也許這些不足將轉變為其獨有的創新能量,讓它們在金融科技發展上更具創造力與想像力。

科技創新技術,確保金融科技發展腳步

金融科技重點在於如何透過科技使金融服務更有效率,同時亦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未來各項關鍵科技的應用將更為重要。本次研究,亦向各金融科技中心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數據分析、行動通訊技術、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數位身份辨識與機器學習」,將會是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驅動要素。

勤業眾信報告指出,「數據分析」將有助於金融業更有效地強化客戶關係管理,並藉此精準行銷及強化風險管理;而隨著手機的普及,消費者未來透過手機運用金融服務將愈趨頻繁,「行動通訊技術」亦為發展關鍵;至於,「應用程式介面」的部分,則是金融科技跨界運用的關鍵所在,透過API結合外部開發商與其它產業,將打造多元跨界的創新金融服務;而「機器學習」將使機器學習人類經驗,進而自動決策實現自動風險管理或處理金融相關業務;最後,隨金融行為的改變,資訊安全的重要性亦同步提高,「數位身份辨識」將有效管控及降低風險。

退出機會及規避文化,成金融科技發展最大窒礙

目前金融科技發展現況,最大的阻礙為「退出機會不足」及「風險規避文化」。勤業眾信報告指出,金融科技發展伴隨著高風險,若要鼓勵更多新創願意投入,或許可仿效「矽谷模式」,先孕育出創投體系,直至此生態系統足夠成熟。在金融科技發展初期階段,投資者及企業併購(M&A)將是此產業發展的關鍵需求,唯有充分的投資挹注及企業的併購動能,方可使新創企業與人才放手投入,降低風險規避心態。此外,報告亦指出多數地區的金融中心代表機構認為,私募股權發展深度不足及資本市場過小,易導致金融科技產業的退出機會不足。

至於,生活成本過高則被視為已開發市場的另一挑戰。有些金融科技中心回應,市場規模太小,成為其金融科技的跨境發展,仍需等待排除的障礙。此外,較為意外的是,大眾普遍認為金融科技監管態度不明確,可能為金融發展的一大窒礙,但根據報告調查結果,多數機構不認為這會是阻礙金融科技發展的問題。

台灣發展金融科技:強化消費者體驗與風管 仰賴政府積極支持

金融科技被視為金融服務的未來,若產業欲健全發展,除了擁有關鍵技術與創意的新興公司進入、投資體系確保資金到位、人才有效培育養成外,政府如何塑造一個適合金融科技發展的環境亦為重中之重。勤業眾信報告指出,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形成的初期階段,政府的強力支持不可或缺。一旦金融科技中心發展稍具雛型,政府支持、監管制度的發展、合作與創新的文化、強大的金融服務及私人投資都是其成長的重要關鍵。

萬幼筠表示,各項金融創新服務模式如雨後春筍冒出,若傳統金融業者欲鞏固原有市場,應積極研究發展創新型態的金融服務與技術,例如數位支付、機器人理財、區塊鏈、P2P借貸平台及身分識別認證等應用。同時,發展金融科技勢必得面對各式生態圈的整合,繁雜的服務連結與資料串接,將為業者帶來風險管控及主管機關的監理機制等挑戰。此外,我國政府亦開始發展監理沙盒機制,以系統化地建立政府與新創業者的暢通溝通管道。萬幼筠說,金融科技為一持續發展的領域,消費者體驗為最重要的核心,透過強力的數位化將可有效增強消費者體驗與業務發展能量。不過業者也應主動加強偵測與預防數位金融所衍生的風險,以因應未來不斷變動的業務環境。

〈參考文獻:勤業眾信(Deloitte), Connecting Global FinTech: Hub Review 2016〉

 

[1]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 GFCI):為了量化研究金融中心的競爭力,Z/Yen Group在2005年提出GFCI 指數,以了解金融中心的概況、評級,及相對於其它金融中心的排名。

[2]經商環境指數(Doing Business, DB):此為世界銀行出版品,旨在透過經商環境指數比較各經濟體在不同時期的監管環境,以鼓勵各國競相提高監管效率,為改革提供可衡量的基準指標。

[3]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自2007年起發佈,利用多重指標判斷全球128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及排名,報告由康乃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及知識夥伴共同編纂。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綜合評比結果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評比

評比分數區間

地區

綜合評比分數

1-25

倫敦

10

新加坡

10

紐約

13

矽谷

19

香港

23

26-150

韓國

27

瑞士

42

法蘭克福

43

雪梨

49

加拿大

50

上海

52

愛爾蘭

71

荷蘭

71

法國

77

盧森堡

87

以色列

99

比利時

118

151以上

墨西哥

152

南非

184

印度

238

肯亞

261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