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會計師看時事》建構新台灣智造 快動起來

勤業眾信智慧製造團隊風險諮詢服務 / 溫紹群執行副總、林茵薇協理

川普提出「美國製造」,吸引鴻海計畫在威斯康辛州投資布局,投資金額上看百億美元,中國大陸也提出「一帶一路」與「中國製造2025」,兩大強國從國家策略面的強勢圍攻下,Made in Taiwan的光環不再。

前幾年,紅色供應鏈的浪潮已經淘汰了一波製造業;如今,高階市場歐美製造業者,透過自動化科技,向下侵蝕台灣的既有市場,電子零組件業者所受的衝擊甚大;新興代工市場藉自動化大幅提升品質,可以搶攻過去沒有機會接到的訂單,擠壓了如金屬加工業者的市場。

台灣的生存空間日益艱辛。根據Deloitte《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調查報告,台灣目前的製造業競爭力排行第七,而預計在2020年,台灣將被印度與墨西哥超越,掉到第九名。

然而,「新台灣智造」的一股勢力似乎正在崛起。在2017年6月,商業性質雜誌不約而同以「工業4.0」、「決勝新製造」、「台灣隱形冠軍智造出擊」作為封面主題,報導了食品製造業、紡織業、機械業、自行車業、工具機業等如何利用智慧製造的概念,打造智慧工廠、智慧生產、智慧物流、智慧服務。

簡單來說,台灣製造業正在以服務力、數位力、整合力,重新打造製造業價值鏈,從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到服務的全環節,帶入「物聯網」、「行動」、「數據」三大元素,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整體擁有成本(TCO)、提升獲利、突圍既有市場與客群。具備智能製造願景的企業,不但能提升稼動率與整體產值,還能具備人才吸金力。

在新台灣智造的戰場上,想要成為贏家,需要具備兩種新決勝實力:一、掌握製造終端顧客的需求與價值,二、能滿足準時達交少量多樣的客戶需求。

過去製造業只談產、銷、人、發、財,未來製造業談的是智能、創新與客戶導向的產品與服務模式。例如少量多樣、有感的客戶價值體驗、費用化取代資本化等,都是新的議題與可能。台灣中小企業主應該重新思考新MIT台灣「智」造,從管理議題為導向,務實解決眼前的製造瓶頸,尋求未來的國際市場定位。

從製造業價值鏈來看,智慧製造的五大要點,除了短期可實現的維修預測、物流整合、智能設備,到長期的智能員工、服務加值,將會在方方面面改變製造業的本質。

從制高點看台灣製造未來10年發展,令人憂心的是,高科技製造業仍有高達50%的企業仍在觀望,尚未有投入智慧製造的計畫,而有逾八成六的製造業廠商認為「一例一休」對公司營運及成本造成影響,卻普遍對於聯手產業升級猶豫不前,滿足於現況。

反觀對岸,兩創(創新、創業)的風氣不減反增,追求更高境界的智能、互聯、安全的企業,多半是已經達到成熟期的製造業,好還要更好,智慧化還要與國際大廠對比效能,確定標竿,更上一層樓。

新台灣智造的企業,必須具備快速反應顧客需求的彈性製造能力與數據洞察能力,不須懼怕工業4.0的距離太遙遠,而是要掌握智慧製造的關鍵,小步快跑,大步向前。

(已刊登於2017-08-11/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