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后合资时代”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德勤新视界》

2019年(第八辑)

靠“合资”起步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到了成熟期的转折点,除了政策的开放,还将面临包括严格的油耗法规考核,自动驾驶带来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链话语权重构以及新兴出行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那么在2022年股比红线正式松绑之前,自主品牌厂商将如何抓住传统和新兴的机会?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汽车产业作为中国较早的一批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将再一次迎来重要变革。尤其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深的本土汽车产业保护政策(高进口关税、外资持股限制)到2022年将得以全面废除。

股比和合资企业数量的放开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充分竞争状态,这对长期呼吁市场开放的民营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但对依靠合资利润反哺的国有车企而言,一旦外资车厂增持或提升至控股地位,最直接的影响是中方上市公司利润的缩水,更进一步的打击是外方收缩技术转让,将合资工厂架空,仅负责代工生产。

靠合资起步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到了成熟期的转折点,除了政策的开放,还将面临严格的油耗法规考核,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带来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链话语权重构,新兴出行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等。本文将探讨当前困扰所有自主品牌车企的关键难题以及该如何应对。

 

何马克博士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领导合伙人

周令坤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咨询领导人

吴燕子
德勤研究汽车行业研究员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