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解析
2024台灣產業趨勢展望
勤業眾信市場發展營運長 / 姚勝雄會計師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4年貿易將會逐漸復甦,全球經濟成長率會來到2.9%; 台經院估計新興科技熱潮會帶動產業的應用需求,並提升台灣的出口及民間投資,預測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15%。企業除了關注全球經濟脈動以外,也須注意2024年多個國家將陸續舉行大選,其中包含台灣、美國、印度、俄羅斯等,新的政局都將會牽動未來的經濟發展及市場走向。全球市場仍受到美中經濟放緩、戰爭衝突等持續存在的不確定性所影響,產業面對各方的挑戰,持續改變既有的營運模式來維持競爭力。企業在2024年將繼續投入更多資源,來推動數位轉型,並持續驅動永續發展,邁向2050淨零排放,來達到永續環境的目標。
銀行保險善用數位科技優化消費體驗,提升客戶黏著率
全球市場環境變化萬千,金融業面對氣候變遷、科技技術更迭、人口變化、消費者行為改變等內外部多項因素的影響,加上總體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的動盪,全球金融企業積極推動轉型變革,而轉型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利,同時也是為了維持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與競爭力。
為提升營運與服務效率,以及改善客戶體驗,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科技應用將成為銀行和保險業的核心主軸。然而金融業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加碼投資永續金融科技時,應同時強化風險控管與防護措施,以因應監管規範,包括歐盟於2023年6月通過,並預計於兩年後生效的人工智慧法案(AI Act)。台灣金管會後續於2023年10月公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導引金融業運用可信賴AI推動普惠金融。
除了科技運用以外,與跨業結盟建立生態圈亦是金融業改善客戶體驗的方式之一,例如嵌入式保險將服務無縫的融入客戶消費體驗中,此外,Open Banking的推動使全球銀行業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大數據分析,並與合作廠商建立新的夥伴關係,而台灣的Open Banking則預計今(2024)年上半年會進入第三階段,建議金融業應盡早了解消費者行為與需求變化,客製產品和改善使用者體驗進而創造新價值。
消費性產業加速佈局永續與數位之雙軸轉型,以因應外部環境變化
根據勤業眾信《2023零售趨勢調查報告》指出,有六成的受訪民眾表示通貨膨脹提高營運成本,進而影響整體企業佈局、經營態樣和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因此在2024年企業仍有許多外部風險及挑戰須面對,除通膨以外,也需考慮包含高利率、能源上漲及人口結構改變等帶來的影響。
為因應消費型態變化等外部挑戰,台灣消費性產業的業者已陸續從永續及AI數位化的角度來規劃其企業的核心發展策略。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愈來愈多消費者更傾向購買以永續發展為推廣核心的品牌或轉往購買二手商品,許多品牌也開始構思如何促進綠色經濟或提供二手轉售服務。此外,生成式AI更大幅改變了消費性產業的運作模式,其應用場景包含能自動生成行銷文案、分析顧客數據、優化及提升經營效率,此皆促使企業朝更智慧化的方向邁進;但在應用數位化工具的同時,也應當留意所衍生的資料治理風險。當變化已成為常態,企業更需要正視風險控管的重要性。無論是從哪個層面出發佈局,零售營運新模式的關鍵,即是保持韌性及抓住消費者的心。
駛向綠色新未來 汽車產業生態鏈的跨域合作
隨著永續淨零時代來臨,各國政府紛紛訂定永續承諾和淨零排放的路徑、制定禁售燃油車的願景,並提出更嚴格的環保法規,根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汽車產業需要在2050年前將範疇一、二和三的排放減少90%。為實現這目標,需要整個價值鏈參與並實行減碳措施,主要途徑包括推動電動汽車(EV),因此許多車廠、半導體零組件或資通訊等領域的業者,也將電動車列為主要發展方向。配合國際法規,這些車廠及其產業鏈的廠商也致力邁向綠色製造,以面對國際供應鏈的要求及利害關係人對於ESG議題日益重視,然而實現減碳卻面臨高成本、全球法規框架不一致等的挑戰,建議企業應思考使用可再生能源、原物料循環利用,並建立跨部門、產業鏈的合作。
生成式AI應用需求擴大,推動高科技產業晶片市場成長
2024年科技將成為技術和人工智慧發展的加速器,Deloitte Global在《TMT Predictions 2024》報告中指出,生成式AI的對話能力和圖像呈現能力使其成為全球焦點,雖然生成式AI能夠針對複雜問題提供解答,但因還無法提供足夠的準確度,企業對其仍保持謹慎的態度,並繼續深入研究所帶來的價值影響,也包含未來如何有效部署及運用在其營運策略上。Deloitte Global預測,到了2024年企業在生成式AI上的投入預計將增長30%,從預估的2023年160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208億美元。
高科技產業如何以最少資源實現永續也是企業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半導體公司已應用新穎的芯片設計技術和先進的製程技術,例如使用低漏電晶體和低功率系統,以及改變系統電源模式,有助於降低終端設備和系統的能源需求,但隨著製造規模的擴大,企業應探索其他優化資源使用和降低碳排的方式。相對於半導體業在降低碳排尚需尋找其他優化對策,電信業則指出可透過淘汰銅線、停用3G網絡、升級5G設備,來降低碳排放。加上,業者可鼓勵消費者延長手機使用壽命,以減少碳足跡,因此預估在2024及2025年全球電信業皆可各減少2%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年1,200萬噸的減排量。
科技與能源轉型驅動製造業永續未來
近年來全球面臨資源稀缺危機,數位科技與能源轉型成為製造業永續發展之關鍵。製造業業者透過數位科技導入,強化企業分析與預測之精準度,不僅增加對供應商的掌握度,提升供應鏈韌性;亦減少人力與資源浪費,進而提高獲利能力與製造產能,極大化資源使用效率。
除了從既有營運、生產模式著手,能源轉型亦至關重要,其中氫能技術更是關鍵。勤業眾信發布《綠氫如何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全球氫能源市場展望》,點出綠氫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且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指出,若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氫能需占整體能源使用的13%,每年相關投資額須達到4700億美元以上,以有效打造新能源產業供應鏈 。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也提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電力供給中,氫能需佔比達9%-12%。業者透過政策支持與國際合作,繼續投資製氫技術,構建多元價值鏈,強化能源、氣候和發展政策的協同作用,來推動區域整合,攜手實踐永續願景。
資訊與通信科技(ICT)與生醫跨域整合加速,生醫產業蓄勢待發
面對人口老化、醫療照護需求持續增長下,生醫市場將延續持續成長之勢,台灣生醫資本市場亦穩定成長,截至2023年6月底,上市櫃生技醫療公司市值突破新台幣1.3兆元。隨著生成式AI等數位科技的導入,加速遠距醫療發展和醫療照護服務模式創新,同時也促使保險業與科技廠相繼投入生醫產業,創造醫療健康生態圈商業模式與機會。
根據勤業眾信發布的《2023生醫合作交易白皮書》,生醫企業透過拆分或出售非核心業務,將資源聚焦於發展核心優勢,以將公司價值最大化,並透過併購或授權引進等方式取得創新來源,其中細胞治療、基因治療、mRNA 等新興療法將為企業爭相投入的領域。
面對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和生醫服務模式的轉變,2024年台灣生醫在併購、授權、IPO和國際發展上仍指日可待,而企業如何強化價值創造、創新研發、數位轉型、永續發展為其關鍵。
結語
在面對全球經濟和政治局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以及不可忽視的氣候變遷等重大挑戰,各產業正積極採用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有助於應對總體環境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同時協助企業實現轉型並提升經營效率,甚至減少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實現環保目標的可能性。台灣企業必須隨時了解全球局勢與市場變化,積極推動數位科技,以確保能夠保持競爭優勢與韌性,成為實現長遠發展及永續經營的重要力量。
參考資料
-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23: Navigating Global Divergences》
- 2024 Global 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s Outlook
- 2024 Global Insurance Outlook
- 2023零售趨勢調查報告
- TMT Predictions 2024
- 綠氫如何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全球氫能源市場展望
- 2023生醫合作交易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