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金融服務產業的防疫策略

超前佈署 加速轉型

疫情肆虐促使各國央行陸續採降息、量化寬鬆等方式干預市場,連帶影響銀行利息收入、放款等業務,保險產業也需思考六大潛在風險。勤業眾信針對銀行業提出三大因應措施,並針對保險產業提出幾項建議,因應疫情趁機加速轉型。

因應COVID-19疫情廣為散播,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已經積極干預以穩定市場狀態。美國聯準會(Fed) 大幅降息接近至零利率,更推出金額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措施。日本增加資產購買量以提升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已向金融體系注入了超過2,400億美元。台灣中央銀行宣布重貼現率降至1.125%,更推出額度2,000億台幣的中小企業融通機制,以充分支應金融體系流動性。世界各地的銀行也紛紛採取營運上的對策,包括測試及實施營運持續計畫、發布旅行禁令、取消大型活動等。各國主管機關放寬對銀行的資本或監管要求。

許多銀行在疫情期間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包括提供遭受重創的企業或個人紓困方案,甚至向其客戶捐贈口罩、物資等。台灣銀行紛紛提出延後繳款、減免滯納金及融資優惠等方案。考慮美中貿易戰,台灣的銀行先前已減少對中港澳暴險,或是部分產業具充分擔保品;而對歐美的暴險則比去年同期高,惟目前無傳出信用違約等事件。除了已採取的行動外,下一步更須建立全面性的因應策略,關注因客戶或自身營運不連續而導致的短期和中期財務、風險和監管合規性的影響。

保險產業方面,台灣金管會對於確診理賠、給付等待期等,皆已公告得從寬處理。目前國內理賠係以旅遊衍生之險種居多,多家保險公司也已放寬此類保險的理賠作法。台灣預計於今年4月實施新修正之保險業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惟因疫情對股市重挫,也連帶影響保險公司淨值,保險公司須密切留意監理規定、市場變化及自身資本適足性。隨著境外移入確診案例的增加,許多保險業者陸續暫停承保旅行綜合險。此次疫情對保險公司在緊急突發事件下的經營管理和應變能力帶來巨大挑戰。建議保險公司建構長效經營機制,以從容面對不確定性事件的影響,亦提升公司長期穩健經營能力。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