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氣候峰會後 揭竿而起的氣候行動與金融創新

勤業眾信 / 企業社會責任服務負責人陳盈州會計師、確信諮詢服務洪莉婷經理、確信諮詢服務黃靖涵經理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於2019年12月15日在西班牙馬德里正式落幕,緊接而來的則是2020年1月在瑞士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今年的主題為氣候變化和環保。兩大氣候峰會相繼而來,透過眾多研究數據揭示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引領國家代表與企業領導人共同商議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之道,如各國政府與企業不採取積極作為,勢必將會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增添眾多不確定性。

據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表2019 - 2020年〈全球風險感知調查〉指出,全球經濟六大長期風險分別為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與氣候變遷相關風險則佔居前五名:

  1. 極端氣候
  2. 氣候行動失敗
  3. 重大天災
  4. 生物多樣性喪失
  5. 人為環境災難
  6. 資料詐騙或盜竊

兩大氣候峰會後,不少國家針對碳定價市場展開一連串的討論與工作坊。例如芬蘭與智利召集總共51個國家的財政部首長,共同發表「聖地牙哥行動計畫」(Santiago Action Plan),希望各國未來能制定合理的碳定價機制,使台灣總體經濟與財務政策能有助於減緩及調適氣候變遷,同時向市場釋放訊號,鼓勵私部門的資金投入氣候減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計畫。

或許是接二連三的氣候峰會與非營利組織倡議行動,各國政府紛紛於2020年開春宣布相關的立法項目,以呼應全球對於氣候變遷下對政府應有積極作為的期待。

為達碳中和,歐盟提案開徵「碳邊境稅」

歐洲碳市場日趨成熟,不少歐盟會員國企業於商品出口時,依據其碳足跡,先行於碳市場支付碳價;然而因歐盟目前並未強行針對境外進口商品課徵碳稅,使的許多進口商品價格較為低廉,為歐盟會員國境內市場帶來不公平的競爭。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發表〈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宣誓帶領全歐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架構改革,且歐盟會員國「一個都不能少」。歐盟新任氣候專員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更表示:未來歐盟將會針對沒有採取適當行動對抗氣候變遷的國家產品開徵「碳邊境稅」,以維護歐盟會員國產品的競爭力。

德國逐步淘汰煤炭,歐洲最大經濟體開響關鍵一槍

為達「在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1990年排放水準55%」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德國總理梅克爾於2020年1月17日與境內產煤的各邦首長達成協議,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度通過燃煤退場法案,到2039年前關閉燃煤電廠,並補貼受影響的地區、勞工及企業共400億歐元(約450億美元)。德國展現了強烈決心來因應能源轉型,除與產煤邦首長達成協議外,後續也將與電力業者協商,對於2030年的減碳目標,梅克爾勢在必行。

為求零排放,英國、愛爾蘭2035年前禁售汽、柴油新車

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後,全球66國相繼承諾2050年前達成二氧化碳零排放。據愛爾蘭廣播電視(RTE)報導,愛爾蘭行動氣候部長Richard Bruton正著手起草法案,於2030年前禁止售賣汽、柴油新車。該法案可望於今年初送達國會討論,最快10年內便會禁止所有汽、柴油新車的銷售。

為達到零碳排的目標,愛爾蘭積極發展電動車,除了廣建電動車基礎建設、提高公共充電站的密度及易達性外,也提高家用充電站的數量,期望於2030年達到1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

不讓愛爾蘭政府專美於前,英國政府也進一步宣布,原訂2040年才要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程將提前至2035年前實施,該政策也將於2020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發布,體現英國全面降低空氣汙染與阻止溫室效應的決心。

綜覽以上各國於氣候峰會後的行動,不難發現為因應來勢洶洶的全球氣候變遷風險,政府減碳目標搭配經濟手段已是各國政策趨勢,積極發展取代一次性燃料的替代能源更是各國有志一同的經濟策略。

綠色新政,再生能源投資將為經濟注入創新泉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暨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提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教授近來鼓勵各國政府推行綠色新政,主張透過大量的綠色投資和規範,帶領經濟前進並刺激創新。透過公共綠色投資銀行拋磚引玉,讓既有的開發銀行願意挹注更多資金,以期逐步完備醞釀綠色轉型的資源,使再生能源成本更容易管理,政府與企業得以更無痛使用再生能源。特斯拉在股票市場的優異表現或許正可以體現史提格里茲教授的論點。

風能和太陽能皆須仰賴天氣,一旦沒風或天候不佳時就無法發電,如果缺乏有效的儲能系統,得來不易的電力便會遭到浪費。隨著國際電池價格大跌,越來越多電力系統業者投入鋰離子電池研發。特斯拉於2019年7月發表了公用事業等級的能源儲存系統「Megapack」。特斯拉宣稱,1GWh的Magapack組,電量足夠舊金山所有家庭使用六小時,Magapack不僅可儲存再生能源產生的大量電力,更可取代「尖峰負載發電廠」功能,於用電需求提高時,作為短時間協助運轉的發電廠。

瑞士銀行(UBS)預測,能源儲存成本在未來十年將大減66 ~ 80%,能源儲存市場更將可能增加到4,260億美元的規模,能源儲存市場預計將隨之蓬勃發展。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報告表示,其首選投資題材主要瞄準暴險高的快速成長綠能業者,如NextEra Energy作為美國最大再生能源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提供儲能系統,便是瑞士信貸投資題材的標的公司。

據英國央行(BoE)最新調查指出,英國境內四分之三的銀行已開始把氣候變化風險視為金融風險。國際間許多中央銀行或金融監理組織亦意識到氣候變遷對金融穩定造成之影響,因而籌組綠色金融網路組織(NGFS)。而金融業因應氣候風險的策略除綠色投資外,也在聯合國不斷呼籲下,許多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紛紛向綠色金融推展,透過金融嵌入節能與減少環境汙染的環保概念,將綠色金融的精神落實於生活的角落。金管會更於2017年核定「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希望透過政府的登高一呼,帶領金融業者發展更多創新的綠色金融商品,活絡台灣綠色金融市場。

因應綠色金融接軌國際所需,臺灣證券交易所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於2020年1月2日公告實施新版修訂之「上市(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敦促台灣企業重視ESG與氣候變遷風險,盡早擬訂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風險評估流程與相關因應策略,以維持企業經營之韌性。

金管會帶頭,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來了

除上述要求企業應針對ESG三大面向擬定之風險評估因應策略外,亦參考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17年6月發布之「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SD),要求台灣企業針對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揭露明確、具可比較性及一致性的資訊,以評估氣候變遷對於公司造成的財務影響。期待透過以下四個面向的資訊揭露,幫助企業於氣候議題上展現其企業責任與營運遠見,建構永續經營的策略:

一、氣候風險與機會之公司治理:

董事會應對氣候變遷產生之相關風險與機會予以鑑別及監督,並透過評估管理情形與績效,展現公司對於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之積極作為。

二、實際及潛在之氣候相關衝擊:

企業應於公開報告中揭露關於其所鑑別之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於公司業務、營運策略、財務規劃等構面之衝擊。

三、鑑別、評估、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流程:

企業應於公開報告中敘明其對於氣候相關風險之判別方法,如何評估該風險對公司營運之衝擊,以及如何管理與因應其影響。

四、可用於評估管理氣候風險之指標:

企業應於公開報告中做出相應揭露相關氣候風險管理績效指標,如溫室氣體排放揭露或碳足跡盤查等。

各國政府作為地球公民代表,紛紛採取積極行動,因應氣候變遷風險所帶來的衝擊。自《巴黎協定》至今,各國政府相繼表態減排目標,結合金融業者資源協助企業發展氣候變遷因應策略,使原本理想的減排目標逐步落實。風險即機會,在主管機關大聲疾呼與奔走下,企業面臨氣候變遷風險,勢必須展現相應之氣候行動,無論是依據TCFD進行財務揭露、向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提交減量目標、執行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或其他配合主管機關要求之公司治理政策。企業都應了解自身產業優勢並與氣候風險加以結合,以期透過氣候變遷風險帶來的機會,為企業自身注入產品創新的DNA,維持營運韌性,持續補充企業永續發展的創新動能。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