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6年全球生命科學產業四大趨勢

台灣生技業聚焦利基與高毛利產品 進軍世界盃

【2016/02/25,台北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5)發佈「2016年全球生命科學產業趨勢」報告摘要,指出2016年全球生命科學產業四大趨勢,包括:市場變化快速、成本催化改革、創新醫療服務與法規變動。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表示, 2015年經濟不景氣導致全球政府祭出撙節措施,嚴格管控醫療支出,生命科學產業三大支柱「生技、製藥及醫材」成長率降至谷底。不過,在新興國家經濟及人口成長下,醫藥支出可望增加,而高齡化社會和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也激發全球生命科學產業成長動能。
在新興國家經濟及人口成長下、高齡化社會和慢性疾病增加台灣生命科學相關產業部分,虞成全指出,整體市場將聚焦於利基產品和高毛利產品拓展,去年台灣新藥開發陸續有所進展,國際能見度漸開,期盼新政府上任能「把市值轉為產值」,扶植生物科技產業「做大做好」、打進生技「世界盃」,全面帶動台灣產業轉型升級。

2016年全球生命科學產業四大趨勢

一、 市場環境變化快速 經濟因素影響鉅

歐美日等成熟國家經濟復甦緩慢、油價持續下跌、債務升高、人民幣貶值,加上美國將面臨2016年總統大選後政策變化,將影響保險支付及藥品價格控制走向,以上種種因素,都造成生命科學產業面臨經濟景氣的高度不確定性的挑戰。

由於醫藥市場在經濟因素影響下,成長面臨挑戰,大型藥廠端出產品組合改造、併購授權交易、成本控制等策略,生技廠商也以創新開發能力,吸引大型藥廠積極合作及併購,2015年全球已有304件醫藥併購案,交易總金額達2,210億美元,與2014年同期的620億美元相比大幅成長,近期最著名的案例為輝瑞與愛力根併購案。

此外,許多國家正積極推動全球或聯合性照護系統,如美國可負擔健保法案(US Affordable Care Act)及中國醫療改革等,提高健康照護系統覆蓋率,也將影響醫藥市場價格管控機制。

研究亦發現,人口高齡化、慢性病患成長及財富與消費水準提升等長期性人口結構改變,也是帶動醫療支出增加的主要推力之一。由於新興國家人口與消費力漸增,藥品需求持續增加,預期2016年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將成為全球醫藥市場成長主要推力。

二、成本催化醫療改革

全球政府為了掌控醫療支出,已改革原有的醫療照護系統。政府及私營健康保險公司也積極提出以價值為導向之醫療照護服務,希望提升醫療服務的性價比、並帶動學名藥[1]及生物相似性藥[2]的使用率。由於生技藥品單價偏高,「伴隨式診斷」[3]可提高用藥的準確性,有可能降低醫療費用,因此受到歐美國家政府的歡迎。

三、創新醫療服務發展

201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宣示鼓勵「精確醫療」的發展,如免疫治療等新型藥物及療程逐漸產出,伴隨式診斷近年也在各國鼓勵下快速發展。隨著數位與行動技術發展,加上大數據分析技術成熟,以及病患與醫學資料庫的建立,大幅改變未來的醫療模式,如遠距醫療、行動醫療(mHealth),穿戴式裝置及社群媒體亦將推動數位醫療的發展。生醫廠商積極整合行動技術、感測技術、資料分析及人工智慧等領域,提供更完整的醫療方案。

四、持續變動的法規及風險

歐盟正積極籌備實施「新藥品識別標準」,又稱「醫藥產品辨識」(Identific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IDMP),使藥品資訊擁有國際統一的標準及格式,採用者在藥品資訊交換及查詢將更為方便。近年許多醫療器材廠商也跨足開發行動醫療,因此雲端資訊安全、雲端系統的監管、醫療電子安全、大數據管理、第三方存取及特殊權限存取等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

2016年台灣生命科學產業發展與挑戰

虞成全指出,台灣生命科學產業面臨三缺─缺乏國內市場成長空間、缺乏國際佈局視野,及缺乏投資早期研發的資金來源,導致新創公司存活不易,成熟廠商則須積極尋求成長機會。

受經濟不確定性及健保藥價管控影響,整體市場成長幅度相當有限,台灣廠商應專注於利基產品開發或聚焦高毛利及海外市場拓展。

虞成全進一步分析,在醫藥市場方面,原料藥廠於2015年進行產能調整,導致全年產值及營收表現與2014年相比大為減少;然而,國際原料藥市場需求依舊熱絡,短期性的產能調整可望在2016年逐漸恢復。不過,虞成全補充,台灣學名藥廠商在健保價格管控下,難有新的成長空間,反而在利基型產品(如特定劑型)或高毛利市場(如專科用藥或特殊用藥等)能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預估2016年於中國、日本、東南亞及美國等海外市場會有不錯的成績。

台灣醫療器材市場亦面臨同樣挑戰,虞成全指出,由於國內醫院市場成長空間不大,非醫院通路產品(如血糖計廠商)的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外銷業務拓展,隨著美國市場復甦及中國通路的布建,將有效刺激銷售增長。此外,隱形眼鏡廠商預估在2016年仍將維持熱銷,持續創造亮眼營收表現。

新創缺研發資金 中後期企業趨跨國合作

由於國內創投及資本市場投資者,偏好投資研發階段進入中後期、風險相對較低的新藥公司,因此不利於產品仍在開發初期、急需資金挹注的新藥公司。虞成全表示,2016年進入研發中後期的生技新藥公司,將持續活躍於台灣資本市場舞台,不過近期新創公司不少,虞成全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配套措施,銜接研究、技轉進入臨床實驗,提供更系統化的早期募資機制,以協助這些新創生技企業成長。

台灣新藥公司夾帶創新技術叩關海外,於國際發展上陸續有新斬獲,如中裕新藥及心悅生醫陸續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定具「突破性療法」,加速取得完成審查的門票;國鼎獲得孤兒藥認證,藥華、杏國、台睿及太景等在臨床試驗也有新進展。

對此,虞成全表示,隨著國際能見度的提升,國際合作授權與談判也將是台灣新藥公司必須面臨的挑戰,建議公司應將評價、財務評估、跨國稅務及移轉訂價等列為談判初期規劃重點,才能順利打進生技醫療產業的「世界盃」。

[1] 學名藥(Generic Drugs):指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依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訊,產製相同化學成分藥品。

[2] 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指原廠生技藥品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按照專利資訊,生產與原生技藥品在品質、生物活性、安全性及有效性都能達到「相似」的生技藥品。

[3] 伴隨式診斷:針對特定領域的疾病,透過檢測診斷工具,給予特定生技藥品以提高治療效率。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