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展望2016年全球生技醫療產業趨勢

生技併購夯 邁向質量兼具與資料分析科學時代

【2016/04/14,台北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4)舉辦「展望市場先機-生技醫療產業趨勢論壇」,德勤財務顧問公司執行副總潘家涓致詞時指出,生技醫療產業是「極具未來性」的產業,涉及社會、經濟、營運模式與科技等綜合發展。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各國政府雖祭出撙節措施,但生技醫療產業三大支柱「生物技術、藥品製造及醫療器材」,紛紛在隨著新興國家經濟與人口成長,及高齡化社會和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催化,獲得不錯的成長動能。

市場動能佳 生技醫療產業邁向質量兼具三大趨勢

「生技醫療,就是未來。」潘家涓指出,2015年全球市場生技醫療市場表現亮眼。其中,受到暢銷生技藥品及創新藥物陸續上市,生技(Biotech)市場規模預期在2019年,將成長為4,450億美元,各國也將積極鼓勵學名藥及生物相似性藥的使用率,以減少醫療保健支出;製藥(Pharma)市場規模最大,受到政府及保險嚴格控管醫療支出,及新興國家經濟不穩定的影響,2019年市場規模可望達1.4兆美元;最後,醫材(Medtech)雖於2015年受政府預算管控而呈負成長,但在伴隨式診斷、行動醫療與醫療大數據分析的興起下,預計在2019年成長至4,540億美元,並結合行動技術、感測技術、資料分析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創造「精準醫學」商機,帶來全新的治療模式。

潘家涓分析,未來癌症免疫治療、行動技術的發展與精確醫療,是未來發展三大趨勢。癌症免疫治療(immuno-oncology therapy)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 Point Inhibitors)等重大突破,為癌症病患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行動技術的發展與大數據分析技術成熟,搭配病患及醫學資料庫的建立,結合遠距醫療照護、行動醫療、穿戴式裝置等商機興起,將大幅改變未來的醫療模式;2015年起精確醫療的蓋在陸續納入美國政府及中國政府十三五的未來發展規劃,提升醫療成果並減少資源浪費。

不過,潘家涓也說,過去醫療服務為成本導向,透過增加服務量來分攤單位成本,例如大宗採購提高議價力、改善病歷管理、控制人力成本或提升臨床效率。但在部分國家與保險機構推動下,創新的「價值型」支付系統逐漸受到重視;未來,醫療品質及成果將與給付結果呈現正相關(Volume to Value)。價值型支付系統推行成果雖仍在觀察中,但依舊為一股不可逆趨勢,期望未來質量兼具的評估模式,能有效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併購熱潮夯 資本市場為生醫業注入活水

2015年上半年全球共有304件醫藥業併購案,交易金額達2,210億美元,與2014年同期620億美元成果相比,具顯著性成長。潘家涓指出,生技醫療產業為追求資金運用效率,可透過併購以提高整體收益。其中,廣受各界注目的輝瑞(Pfizer)與愛力根(Allegan)併購案,雖因美國政府稅負倒置(Tax Inversion)政策影響破局收場,但仍不衝擊生技醫療產業現正興起的併購趨勢。潘家涓舉例,美國最大的私營健保公司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 Group),於2015年斥資132億美元,收購藥物福利管理公司Catamaran Corp,以擴大服務內容、創造經濟規模、提升營運績效與對藥廠的價格談判能力。

潘家涓表示全球生技醫療產業併購件數逐年增加,但台灣生技醫療併購時代雖尚未來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台灣資本市場產業概況分析,2015年生技醫療產業募資金額居第二位名寶座,達到129億元高峰。而且,前五大IPO籌資企業,已由2014年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生態,轉移至生技醫療產業相關企業,其中新藥研發公司更拔得頭籌,募資表現亮眼。資本市場是為產業發展的活水源頭,期盼未來政府積極落實產業發展政策,整合相關資源並創造長期財務來源。

生技醫療業x資料分析科學=全面啟動生醫智慧革命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公司副總經理溫紹群指出,2000年時企業數位化指標為導入ERP系統,提高企業標準化程度。然而,隨著穿戴式裝置與物聯網發展,生技醫療產業正邁向巨量資料分析時代。溫紹群說,在資通信科技(ICT)和穿戴式裝置發展下,以病人為中心的傳統醫護模式已改變,生技醫療產業透過多管道取得資訊,積極提升資訊蒐集頻度、密度、顆粒度與細膩度,以發展出「持續式醫療模式與疾病導向照護」。意即,未來生技醫療產業將運用人工智慧,朝向預測性醫學發展,減緩慢性病、傳染病的影響性。其中,資料量是否充足,將是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智慧革命的關鍵。

溫紹群指出,除了病歷、醫管系統等系統性資料,更多具創新模式的資料分析關鍵,是來自非結構化資料,生技醫療產業可透過感測器、CCTV等多元平台,多方蒐集資訊、以增加資料量。而傳統醫療流程患者離開醫院按照醫生處方箋進行治療,然而隨著物聯網的發達,醫院可利用智慧型App,為患者設計「客製化康復計劃」。溫紹群舉例,中國推出智慧醫療「微醫療」,有100家醫院透過微信服務病患,除了系統綁定就診卡外,也提供QR Code掃描預約掛號、診後諮詢、在線問診、電子病歷隨身攜帶與支行動付醫療費用等服務。目前,微醫療的隱私保護嚴謹度,雖不及台灣對監管品質的要求,但在求醫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的困境下,仍能有效平衡中國供需失衡的醫療市場。

不過,溫紹群指出,目前生技醫療產業透過巨量資料推動創新發展,也遭受到不少挑戰與瓶頸。第一,資料採擷欠缺多樣性,建議應多方進行資料蒐集,以有效進行資訊分析,達到預防性醫學等願景;其次,相對於金融產業與消費零售產業,生技醫療產業缺乏完整平台,進行資訊傳遞和彙整,以致分析效益與成果受限。

本次研討會,邀請瑞諾華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沈立明研發長,介紹標靶性複合體藥物市場發展前景;賽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謝春成總經理,分享亞洲精準醫學市場的發展脈絡;而雅柏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子杰總經理,針對進入慢性病行動醫療市場的機會與挑戰進行分析。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