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會計師看時事》舞弊為何不減反增?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公司 / 曾韵 副總經理、劉婉蓉 協理、高智敏 經理
自1996年發表第一份全球性舞弊調查報告以後,舞弊稽核師協會(ACFE)每兩年定期發表相關報告,揭露了舞弊損失、受害組織、舞弊犯側寫、偵測管道、後續訴訟等重要資訊。回顧這些年來的報告,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與值得探討的問題,並試圖提出可行的解決方向跟讀者分享。
舞弊的變與不變
日前發表最新的舞弊調查報告中,可摘要出以下重點:
一、舞弊案件損失金額的中位數約為新台幣(下同)450萬元,金額並不小;二、大多數的舞弊案件損失,多集中於600萬元以下,或是3000萬元以上;三、舞弊類型中,資產侵占的舞弊頻率最高,而財務報表舞弊則是頻率最低的類型;
四、有一半以上的舞弊案件,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會被揭發;
五、舉報是最有效的舞弊偵測管道,有約4成左右的舞弊案件是透過舉報發現的;
六、舞弊犯的特徵中,男性多於女性,高階主管舞弊損失金額遠高於其他人,高學歷(碩士以上)舞弊損失金額最高,且絕大多數舞弊犯皆未有犯罪前科;七、生活作風豪奢以及財務困難為多數舞弊犯會展現的行為危險信號(Red Flag)。
然而,若回顧之前發表的舞弊調查報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是舞弊手法、樣態、偵測管道、舞弊犯特徵或危險信號,其實根本沒有大幅改變!唯一改變的,是舞弊損失金額持續上升。2002年時僅為300萬元,2016年時卻大幅增加為450萬元,成長幅度十分驚人!
企業如何回應舞弊
以偵測舞弊來說,外部稽核的效果往往是敬陪末座(2016年僅有3%的舞弊是外部稽核發現),但是從2002年開始,外部稽核卻一直是企業舞弊偵防手段的首選(大部分原因為迫於法規要求)。舞弊偵測效果最好的舉報機制,至今仍然有3成以上企業尚未建立;而著重於事前預防的舞弊風險評估,目前也只有不到4成企業採用。
由此可知,企業對於舞弊偵防仍採傳統被動與效果不彰的方式,卻希冀能有效防範舞弊,這無異是緣木求魚、鑽冰求火罷了,也難怪舞弊損失金額會居高不下!
舞弊偵防最佳實務
以下從事前預防、事中偵測與事後處理三個方向,提供舞弊偵防的最佳實務供讀者參考。
首先,預防絕對勝於治療!透過對於流程與舞弊風險因子的了解、找出潛在舞弊情境、排序舞弊風險、評估控制有效性、導入解決方案等步驟,主動找出可能的舞弊漏洞,並加以修補與強化,減少舞弊發生的機會,防患於未然。
第二,讓關心企業的人敢於揭弊:目前企業多半已有「上報」的機制,但受理管道是否安全機密、受理單位是否夠獨立公正,都是企業更需要考量的重點。除了自行進行調整,亦可考量委託公正的第三方單位代為受理,以期讓潛在舉報者毋須擔心身分曝光,而勇於揭弊。
最後,勿枉勿縱:如經調查確認事證與犯行,萬不可因擔心影響商譽,或是認為訴訟成本太高,而選擇與舞弊犯私了,如此一來,容易讓員工誤認公司對於舞弊的態度是可以妥協。因此,公司對於內部舞弊事件的處理原則,應是明察秋毫,勿枉勿縱,從而杜絕員工對於舞弊行為的僥倖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