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會計師看時事》永續金融分類 為ESG投融資開路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 溫紹群
近年永續思潮席捲全球,各國政府與組織陸續祭出相應措施,期許盡速推動商業活動以至於人類生活樣態的轉型,其中「永續金融」便在此過程扮演關鍵角色。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氣候緊急時代,為維護投融資雙方的共贏,金融業被視為永續的推手,可有效發揮資本市場的力量與篩選機制,透過資金的引導持續激勵企業精進ESG績效表現。而在此背景下,如何制定一套基準相同且具有可比性的企業永續評估標準,提供金融業進行相關投資決策,成為國際熱切討論的議題。
歐盟作為綠色金融的先驅,於2018年成立歐盟永續金融技術專家小組進行研究,並於去年正式提出「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Regulation)用以評估企業每項經濟活動符合永續標準的程度。該分類中,能被歸類為永續經濟活動者必須符合三大門檻:
一、對六項目標之一做出重大貢獻,包含「減緩氣候變遷、適應氣候變遷、水資源和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與保護、向循環經濟過渡、汙染防治、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二、對其他目標均「不造成重大損害」;三、符合最低人權保障要求。
在此規範下,歐盟金融業者皆須採用相關標準對金融商品組合進行識別,包含金融保險業、基金公司都將受到直接影響;而大型企業亦將受法規要求,強制揭露永續分類的結果供投資人參考。
金管會對台灣永續金融同樣寄予重望,除了持續強化法遵力度,設立永續金融整合平台推升企業揭露透明度外,預計於2021年底前提出「台灣永續金融分類」,要求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業以共同標準評估永續經濟活動,藉以促進台灣永續金融發展。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諮詢團隊建議,面對永續金融分類發布在即,金融業應加速永續金融布局,預先參考分類標準全盤審視內部投資、授信與產品服務組合,重新定義永續金融範疇及統計績效,以量化ESG影響力。
一般企業亦應盡快跟進──
第一,在財務管理上,全面檢視自身經濟活動與永續分類標準的一致性,將有助於資金籌取。
第二,在策略考量上,應將永續分類標準融入營運規畫中,例如對接營運與產品策略,研發低碳的模式、商品或服務,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最後,將此概念擴展至供應鏈管理範疇,針對上下游供應商的組成進行體質盤點及ESG風險控管,及早因應、超前部署,以確保符合永續分類標準及利害關係人期待。
展望未來,永續分類標準框架的制定,將為企業經濟活動的永續程度提供清晰一致的定義及衡量方式,不僅可提供投融資雙方參照及依循,在政府政策的主導下,此標準將重新改寫資本市場的募資規則,引導資金流向「真正永續的」商品與服務。
而透過台灣永續金融體制持續健全發展,將有助於推進整體產業迎向全球低碳趨勢,也為企業角逐國際資金與市場機會奠定重要發展的地基。
(本文已刊登於2021-04-01經濟日報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