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你需要自動化的不止是工廠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 (股) 公司 / 張益紳執行副總經理、韓世偉經理

近幾年在智慧化的浪潮下,相信企業對於工業4.0、工業3.5、以及自動化等名詞接觸的頻率都非常高,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已經展開動作,實際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工廠自動化的程度確實都有改善,或是正在購置新型的機器,整體看來在產業上是呈現一個正向的發展,但自動化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以及獲利,目前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否為換機器或硬體規劃所能改善的,是大家需要思考的根本問題。

生產自動化=賺錢?

我們在製造業看到很普遍的一個狀況,企業比較容易接受投資生產線的改善或更新可以直接連結到賺錢的想法,經常可以看到現代化的生產現場搭配人力密集的後勤,或者是大量的紙張記錄與紙本傳遞,整體現場管理雖然在產品製造流程相當自動化,但相關支援配套都是人工作業的,也因此在整體作業循環的效率及成本無法整體的達成顯著的效益。

實務的企業運作上,從客戶下單訂購到生產以至最終實際收款過程中需經過很多作業流程,其中有大量的時間與人力都不是投入在直接生產上,而且任一個程序若發生問題皆有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個人過去的經驗,曾經有看過訂單交期估算及達成不佳而造成客戶滿意降低影響營收的狀況,也有看過生產排程耗時,被迫以模糊的計算方式以及備存貨因應,結果非但生產效率不佳,而存貨也是愈堆愈多的情形,這些問題都不是單單經由生產現場的改善可以解決的,也因此,很多企業發現生產線雖然自動化了,但是否能改善獲利似乎要碰運氣;從另外的角度來看,自動化增加了生產規模後,相關後勤配套規模也需要增加,否則就會產生其他的經營的問題,由此來看,整體性的自動化配套改善實為必要。

除了生產線,企業流程也要自動化

通常一個企業流程完整運行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運用到數個資訊系統或工具,並且可能關聯到內部及外部的系統,要進行完整的自動化著實不易,但隨著流程機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等工具日趨普遍及成熟,軟體已經可以模擬使用者的操作行為,後續配合人工智慧(AI)應用愈來愈普及相關應用已成熟可行,下述提供一個改善循環的簡單步驟供大家參考。

(1)設定改善目標

依據企業經營成果配合策略評估實際需改善的方向,並內部共識改善的目標,總的來說實際能推動改善的還是員工,而非工具或流程。

(2)挖掘無法達到目標的原因及瓶頸

按照改善目標探討無法達成的原因,並依據結果來評估可用自動化來改善的工作項目,重新探討相關的作業流程、作業規範及管理制度等的配套。

(3)改善方案推動

由上層支持推動改善方案,持續監控問題即時調整,需特別著重在效益的評量與收集。

(4)持續推動改善

若作業上的瓶頸確實已被改善,則新的瓶頸將會出現,改善的動作並不是一個單點,需持之以恆的持續系統化進行。

結語

企業的經營常常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單點的改善動作都很難獲致最終的成效,需以整體性的思維來進行規劃,配合持續改善的機制經年累月的推行才能獲致最終的成功。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