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落實減碳管理 邁向淨零目標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 / 陸孝立副總經理

自2019年「氣候緊急狀態」一詞獲選牛津辭典年度詞彙至今,國際去碳(Decarbonization)的大浪已從歐盟、英國等氣候模範生推送到全球。各國陸續祭出碳管理政策,期以實現2050淨零碳目標。2021年底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達成的《格拉斯哥協議》是歷來首次提及化石燃料議題的聯合國氣候協定,近200個國家同意加速淘汰煤炭;鄰近的台灣日本與南韓亦完成淨零碳入法的承諾。除了要求境內產業達成減碳目標,歐盟更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2026年起要求境外進口企業須達碳排標竿,否則須為產品購買碳憑證。而政策與法令對國際品牌企業來說只是基本盤,各大企業受到四面八方的壓力,也紛紛開始自主響應,例如蘋果、亞馬遜、Nike等行業龍頭皆各自宣示自願性的淨零碳目標,微軟更承諾於2030年達成負排放,推動全球供應鏈廠商著手減碳。

台灣的淨零碳聲浪在總統蔡英文2021年4月喊出2050淨零碳排後也逐步落地,環保署明確預告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增訂碳費徵收機制。同時,亦有積極的自主行動,包括「台灣氣候聯盟」、「台灣淨零行動聯盟」皆為台灣企業發起的淨零倡議,響應者從科技巨擘台達電子、台積電、友達,到傳統大廠台泥、亞泥、中鋼皆如火如荼研擬淨零碳排達標路徑。中小型企業則加速完成組織碳盤查(ISO14064-1),以回應市場要求及金管會將於今年3月上路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其規範從2023年起至2027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將逐步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將數據揭露於年報,推動台灣邁向淨零時代。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諮詢團隊建議

企業達成淨零碳是一條需要企業內部上下齊力、共同承諾的道路,除了要有高階管理層支持,也要成立專責單位賦予相應的權責以進行統籌執行及管理。就整體碳管理策略而言,從碳盤查開始,企業應先全面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現狀及熱點,進一步評估實際可行的減碳方法及空間,並依據以上盤查與評估分析結果,全盤規劃淨零碳各階段的目標及路徑,除了納入國際碳相關法規(如:碳邊境調整機制)、地方碳管理政策(如:碳費、碳稅)及相關倡議目標(如:SBTi )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與企業內部營運結合,運用內部碳定價設計,將碳管理及碳成本觀念納入企業治理及日常決策考量中,使減碳觀念深入企業文化並於日常營運中逐步落實,由內而外、由上至下全面展開去碳工程,最終才輔以購買碳權、綠電憑證、植樹造林或其他抵換方法,抵減最後剩餘的碳排放。透過以上盤查、規畫、落實、抵換四大步驟,為企業建立一套目標明確、量身打造的去碳策略,全面啟動企業碳治理。此外,企業除了自身做好減碳管理之外,亦須將觸角延伸到供應鏈上,可透過使用數位科技精準掌握供應鏈各環節的碳排放資訊,強化碳管理可信度與敏捷性,以有效追求整體的淨零碳排成果。

勤業眾信可以提供什麼服務

勤業眾信提供氣候變遷與碳排放管理服務,可以協助企業系統性的盤點氣候變遷與相關趨勢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精準規劃、執行、查核並採取進一步因應措施,透過建立管理制度與治理架構,有效掌握氣候風險、打造永續發展韌性。

  1.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評估框架導入
  2. 企業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輔導
  3. 企業內部碳定價與管理策略規劃
  4. 供應鏈ESG盡職調查與碳管理、永續採購機制導入(ISO20400)
  5. 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等綠色金融服務諮詢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