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以數據科技驅動永續績效治理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 / 李介文副總經理

近年來,由於不少國家陸續做出淨零排放或減碳的相關承諾,因此陸續出現多項要求企業揭露溫室氣體與其他環境相關數據的法規,並要求針對績效進行目標性管理(如減量目標規劃)。同時也要求企業對產出數據過程與數據的真確性負擔更多責任,而投資人基於響應綠色金融倡議或避險等需求,要求取得企業於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各項績效的表現與目標,並透過永續分類法、評比機制或投融資條件的再設計,決定資金部位的佈局對象。永續數據管理與促進績效優化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對企業經營而言,也從過往的錦上添花,轉變為不可或缺。

過去企業產出的ESG資訊,多為靜態且數據為回顧性質,但現今ESG數據會加深外界對企業的評價,因此如何提升取得ESG數據的速度與品質,並藉由這些資訊採取實質的管理,已成為各企業的關鍵課題。除了能應用更即時的數據來評估營運過程的機會點外,更能協助企業探索在轉型經濟下的新商業機會/產品開發等決策。除此之外,擁有高品質的ESG數據,各類管理機制的運作才有實施的可能,例如薪酬與ESG績效連結機制,即需仰賴可靠的數據才能執行。

若要做好管理,必須對數據來源有所掌握,目前企業永續績效的基礎數據來源,以多元形式存在於企業內、外部環境中。這些數據可能包含各類排放數據、盤查數據、費用數據等,數據可能是透過實測而來,也可能來自換算或概估,形式上同時包含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型,數據存在位置也相當分散,可能位於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人事系統等,也可能來自外部,包含供應商資訊、媒體數據等。除理解現行數據所在外,更需積極評估現行影響企業ESG績效指標的數據產生流程是否穩定,也需思考數據的可拆解程度是否足以發掘機會點。

除了數據品質議題外,也能從中獲得有助於決策的分析性資訊,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資訊技術蓬勃發展,包含ESG報導合規型工具、去碳路徑規劃及碳數據管理平台、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工具等,亦有新興科技與大數據的相關應用,如運用數位分身技術(Digital Twins)模擬交通、能源、城市的最佳化網路,或以大數據分析技術,持續調整產品能源耗用以提升效率並降低碳排。

ESG數據對於企業而言已存有戰略意義,而透過品質良好的數據與適切工具,能夠對企業ESG的狀態提出洞察性的觀點。惟ESG數據來源與類型十分多元,且數據蒐集過程的控制程度有限,仍待企業投入心力克服。因此,勤業眾信建議企業必須先辨識關鍵ESG績效指標,再滾動式的整理基礎數據,並辨識來源、儲存節點與彙總流程,以提升數據品質。這過程將會需要企業整體的參與及承諾,甚至可能涉及供應鏈的共同投入。而階段式的導入工具,透過創新思維與迭代式的擴充,除了能逐步增加企業對於ESG數據的洞察力與影響外,更能夠提升企業關鍵決策的強度。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