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落實淨零碳排的穩健路徑 - 佈建完備的碳管理平台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服務 / 余政遠協理
監管機關對台灣企業的減碳要求,已有明確的發展路徑與時程規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為了回應全球的永續發展行動和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在去年(2022年)3月3日發布了「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該路徑圖分為多個階段,要求所有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在2029年達到溫室氣體盤查的確信水準,以建立一個健全的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
依據「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和「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為基礎,金管會制定了四大主軸的行動方案,包括「治理」、「透明」、「數位」和「創新」,以推動企業實踐永續發展,促進治理結構的健全、信息的透明度、數位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的推動,其中「碳」的相關重點包含:
- 推動上市櫃公司設定減碳目標、策略和具體行動計畫,從2026年開始分階段進行。根據資本額的大小,公司應在揭露合併財務報告公司盤查資訊後的次一年度揭露其盤查年度作為基準年,並制定該基準年後一年度的減碳目標、策略和具體行動計畫。同時,鼓勵公司揭露以完成合併財務報告公司的盤查資訊為基準年,制定2030年的減碳目標、策略和具體行動計畫。
- 協助建立減量額度交易機制,以鼓勵企業參與淨零轉型。根據環保署的規劃,金管會將監督證券交易所協助建立交易平台,以促進減量額度的交易。
- 鼓勵企業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三的資訊。在2023年,金管會將參考國際規範和台灣產業特性,制定建議的揭露事項,並進行宣導。隨後的年度,金管會將繼續研議是否強制性揭露的可行性。
各國政府相繼提出各種政策,企圖藉由「市場」力量影響「全球淨零碳排」
在台灣方面,擬定於2024開徵「碳費」(Carbon Fee),主要針對能源和工業等部門的碳排放,包括燃煤發電、石油煉製、化學製程等行業需支付基於其排放量計算的碳費,碳費的稅率根據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當量等指標來計算,通常會逐年進行調整,其徵收所得的資金可以用於多個方面,包括能源轉型、綠色技術研發、碳捕捉和儲存、永續運輸、森林保護等;同時,結合碳交易市場,使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碳排放情況進行交易和調整。這促使企業更加積極地採取減排措施。
國際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將於2023年10月試行至2026年底,並於2027年正式實施,其適用於進口到歐盟的一些特定商品,例如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氫氣等高排放行業產品,需支付與其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等的碳邊境調整費用;為了確保進口商品的碳成本與歐盟內相同或類似的生產商品的碳成本相匹配,其碳價計算是基於歐盟內相對應行業的碳市場價格,進口商需要支付與其進口商品相關的碳排放量相等的費用;CBAM更進一步要求進口商提供相關的排放數據和證明進行查驗與申報,以確保其碳邊境調整費用的準確性和合規性。
面對「減碳」帶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企業務必落實轉型才足以因應挑戰
總體而言,「碳費(Carbon Fee)」對國際供應鏈的影響取決於政策的設計和實施方式,以及企業對於低碳轉型的能力和策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企業的成本結構、供應鏈結構和市場競爭力,並推動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以下是其影響層面:
- 成本增加: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尤其是對於高排放行業而言,影響將深入至供應鏈各個環節,包括原材料供應商、製造商、運輸公司和最終消費者。
- 供應鏈重組:促使企業重新評估其供應鏈結構,開發低碳排的替代料源、供應商和運輸方式,以降低碳費的負擔,導致供應鏈調整和重新配置,常見的做法包括提高在地化生產比例、開發多元供應商和採用綠色運輸模式。
- 技術創新和投資: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投資,以減少碳排放並降低成本。企業轉往尋求更加環保和低碳的生產方式,例如導入節能技術、使用再生能源、應用碳捕捉和儲存技術,加速供應鏈的綠色技術創新。
- 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當企業所在的國家或地區缺乏類似的碳費政策時,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可能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本土企業若將產品出口至實行碳稅機制的海外市場,將面臨來自當地低碳產品的競爭壓力。由於這些低碳產品未被課徵碳稅或碳費,其價格更具吸引力與競爭優勢,因此影響本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市場佔有率和地位。
對於區域經貿崛起、供應鏈韌性佈局、綠色永續發展,是台灣企業面臨的發展趨勢。「數據與數位工具」應用乃是綠色浪潮下的轉型議題,而雙軸轉型可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如下:
- 效率提升:將碳資訊數位化可以提高碳排放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報告的效率。數位化的平台和系統能夠自動化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減少人工錯誤和時間成本,使得企業能夠更快速地獲取準確的碳排放數據,並及時作出相應的決策。
- 監測與管理:碳資訊數位化使企業能夠時時監測和管理其碳排放情況。透過數位化的監測系統,企業可以追蹤排放源、碳排放量和相關數據的變化,有助於確立節能減排的潛在機會,企業能更好地制定和執行碳管理策略,實現碳排放減量。
- 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數位化的碳資訊使企業的碳排放數據更具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有利於追蹤與核實碳數據的數位記錄和儲存,確保數據的來源、準確性和完整性,除了增強碳報告的可靠性,同時提升企業的信譽和透明度。
- 風險管理:數位化的碳資訊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與碳排放相關的風險。藉由數據分析,企業可以識別碳排放的關鍵風險因素,例如供應鏈中的高碳排放供應商或能源不穩定性。這使得企業能採取適當的管理措施,減少碳相關風險對業務運營和供應鏈的影響。
- 市場競爭力:碳資訊數位化也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隨著碳足跡和環境永續日益受到關注,許多消費者和企業將消費或合作需求轉向低碳的產品或服務。
去碳旅程中與策略規劃涉及的面向相當廣泛,如生產地碳費、碳稅、綠電憑證、綠電溢價、減碳補助、優惠措施、市場進口國邊境碳稅課徵要求、市場自願性碳權採購需求與價格、客戶產品碳中和要求、排碳係數變化、供應鏈、物流碳排資訊….等,並須同時考量企業減排承諾與目標。為了持續支援動態式的碳管理與策略規劃,資訊系統可成為關鍵的重要基石,本文將進一步進行探討。
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的建議
勤業眾信針對「綠色浪潮」的雙軸轉型步驟,已建置基礎平台做為起手式、迭代型的資訊整合提升碳資訊的完備性、碳資訊的進階應用、財務資訊的整合,如下:
- 從小範圍的示範廠區進行碳資訊平台的基礎建置,系統化內外部源頭數據的介接(如:組織型碳盤查、產品碳足跡、碳排係數等)、碳排計算與數據品質驗證模組化、分析管理報表數位化(如:國際倡議、組織目標、碳排熱點之分析與成效追蹤)
- 透過數位平台進行「跨區域/廠區的迭代式整合」,做集中化管理,確保資訊品質與整體延伸應用廠域的廣度
- 數位平台的碳資訊的進階運用與廠端資訊進行媒合,做延伸應用。如:減碳機會點、供應鏈碳資訊整合、製程優化降低碳排
- 整合財務數據,優化動態淨零碳排的決策路線。如::內部碳定價、邊際減碳成本、減碳財務績效、碳資產管理
圖1: Deloitte建議之雙軸轉型四大步驟
整體的發展框架乃自於從營運系統(Operation System)進行資訊的整合、將各式碳資訊的產出計算模組化、碳排資訊的管理分析數位化,透過不斷地迭代式整合提升資訊於平台完備性,進而將碳資訊返回各式營運系統(如:研發、採購、供應商、財務…等)形成「資訊迴路」。
整合績效管理制度/架構/組織/文化
除了考量資訊系統化介接(The One-Single Truth of Data/Information)的好處外,企業應將建置「碳管理平台」的首要目標著重於「應用既有的績效管理制度/架構/組織/文化,新增『碳』管理維度」,其思考的插入維度如下:
- 如何應用既有的績效管理制度新增「碳」管理維度?年度獲利目標vs年度減碳目標、月結損益檢討vs碳排實績檢討、部門交易轉撥計價vs內部碳定價、部門別損益表vs產區組織碳盤查、產品別實際成本分析vs產品碳足跡等。
- 如何管理「碳」與現有財務報表的直接影響?邊際減排成本、減碳專案進度追蹤與滾動式調整、碳資產管理/碳權交易等
- 如何適當揭露資訊給外部使用者(客戶/監理單位/投資方…)?
圖2: Deloitte整合性績效管理架構 - 企業PDCA管理
勤業眾信建議「4W1H」,透過價值導向的策略擬定,進而貫徹永續策略的執行、追蹤與管理,分別為:
- 我們的願景是什麼?(What is our winning aspiration?)
- 我們該從哪裡著手?(Where will we play?)
- 我們該如何制勝?(How will we win?)
- 我們該有甚麼量能?(What capabilities must we have?)
- 我們該有甚麼樣的數位工具與流程?(Wha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processes do we need?)
從組織願景、營運單位的期望此等目標驅動的方式,驅使數位與資訊架構的制定策略(technology strategy)與建置方針。
圖3: Deloitte「4W1H」的執行
縱觀市場上各種碳管理工具,SAP Sustainability Control Tower(SCT)是一個基於數位技術的平台,通過整合數據、提供即時可視化、預測和模擬能力,以及整合性管理和合規性報告,協助企業實現更好的永續發展績效管理,其主要優勢如:
- 數據整合和監測:該平台整合來自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碳排放數據,包括生產過程、能源使用、供應鏈等多方面的數據。使企業能夠全面監測其碳排放情況,確定主要排放源和環節。
- 目標設定和追蹤:支持企業設定淨零碳排目標,並追蹤落實進程。它提供及時的監控和報告工具,讓企業能夠了解隨時間變化的碳排放趨勢,及時調整策略和行動計劃。
- 節能減排措施管理:該平台協助企業識別和管理節能減排的潛在措施。通過數據分析和模擬,評估不同減排措施的預期效益,幫助企業選擇最有效的方法以減少碳排放。
- 相關數據準確性和透明度:提供數據準確性和透明度,確保企業的碳排放數據可信且可靠,有助於企業進行準確的報告和揭露,提升資訊透明度並獲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
- 預測和規劃:平台利用數據分析和模擬功能,可以預測未來的碳排放趨勢和風險,企業可以此為依據擬定長期規劃和因應策略,並執行符合淨零碳排目標的行動計劃。
圖4: SAP Sustainability Control Tower實現企業淨零碳排的PDCA循環框架
總體而言,SAP Sustainability Control Tower通過整合數據、監測碳排放、設定目標、管理節能減排措施、確保數據準確性和透明度,以及提供預測和規劃功能,以數據力協助企業實現淨零碳排目標,加速企業的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
勤業眾信如何協助永續與數位的雙軸轉型
勤業眾信(Deloitte)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廣泛的服務領域,包括管理諮詢、財務諮詢、稅務和審計等,在客戶的淨零碳排和數位化雙軸轉型提供的全方位支援:
- 淨零碳排策略與執行:協助客戶制定淨零碳排的策略和執行計劃,包括評估企業的碳足跡、識別關鍵排放源、設定減排目標和確定減排措施。透過專業的研究和行業洞察,幫助客戶制定可行且具競爭力的淨零碳排策略。
- 數位化轉型咨詢:提供數位化轉型咨詢,幫助客戶運用數位技術來改善業務運營和創新,包括利用大數據分析和AI人工智慧等技術,優化能源使用、碳排放監測和管理系統,提高能源效益和減少碳足跡。
- 數據管理與分析:幫助客戶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和分析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其碳排放和ESG相關數據,提供數據整合和洞察分析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監測碳排放、評估影響、發現節能減排機會,並提供基於數據的客製化策略建議。
- 融資與投資咨詢:在永續金融領域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融資需求客戶獲取資金和投資支持進行淨零碳排和數位轉型。另一方面協助投資需求客戶訂定永續融資策略,評估風險和回報,並與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建立穩健的合作關係。
- 法律與合規咨詢:Deloitte法律與合規專業團隊提供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確保客戶在淨零碳排和數位轉型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和規範。
整體而言,勤業眾信(Deloitte)藉由碳數據管理平台(如圖5所示) 提供淨零碳排策略、數位化轉型咨詢、數據管理與分析、融資與投資咨詢、法律/合規咨詢等多面向專業服務,實現企業於淨零碳排及數位雙軸轉型,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圖5: 勤業眾信 - 碳數據管理平台之應用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