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以「人」為本之企業永續解方 社會與人力資本評價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 / 方涵妮資深會計師
疫情、科技與戰爭等因素加劇了現今全球社會不平等與人權危機,而企業的營運以「人」為本,與社會風險環環相扣,因此更是燃眉之急。企業需設計以人為核心的解決方案,以回應上述,乃至於環境問題。為有效協助企業面對不平等與社會問題等挑戰,資本聯盟(Capitals Coalition)於2019年推出《社會與人力資本議定書》(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Protocol),並於2023年12月發表中文版,提供可靠、可比較、可被廣泛接受的方法,協助企業衡量與評價其對社會與人力資本帶來的影響及依賴性,期促進企業重視與「人」的關係,並將其融入永續策略中,使真正重視「人」的企業更加成功。
《社會與人力資本議定書》是一套自願性架構,讓企業有固定的作業程序可遵循,以產出符合目的之資訊,作為商業決策的參考。企業可透過遵循議定書所提供的社會與人力資本衡量與評價技術,打造適合自身的解決方案。議定書的評價作業包含架構、範疇、衡量與評價、應用共四個階段。其中,企業應著重以下重點:
- 進行評價前,企業須衡量社會與人力資本影響的驅動因子及/或依賴性,並將其與企業活動相互對應。過程中,需確立良好的品質衡量指標,建立統一且透明的衡量標準。
- 為妥善應用評價方法,企業須進一步評估社會與人力資本的變化,並判定企業影響及/或依賴性與該變化之間的關聯性。
- 評價方法包含質性、量化或貨幣化,或上述方法的組合,要找到最適切的評價方法,企業須選擇最適合受眾資訊需求、評估目標、可用時間及資源的價值類型,作為選擇之依據。
近年,國際間開始研訂將社會面納入風險關注的財務揭露準則—不平等與社會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Inequality and Social-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ISFD),以幫助企業識別不平等與社會議題可能帶來的風險、機會及衍生的財務影響;此外,IFRS永續揭露準則預計深化研訂的議題也包含人權與人力資本,皆凸顯企業發展人力資本策略的重要性。針對企業對於社會與人力資本評價的應用,勤業眾信提出以下建議:
一、近年來,不論是DJSI或CDP等永續評比,皆在探討企業營運造成之衝擊與影響力量化,企業可將所鑑別出之衝擊進行貨幣化,或進一步思考如何轉換為社會成本,將永續指標影響力進行量化。
二、企業應關注社會不平等對於穩定營運環境與價值鏈的影響,並在執行社會影響力評估的過程中,留意所直接涉及之利害關係人(例如「員工」與「社會」)。企業可透過打造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的工作場域和價值鏈,提供員工充足的支持,以降低新興風險帶來的影響,維持公司的長期運作和獲利。以出口為主的企業而言,更應有建立社會和人力資本的目標,特別是產品外銷至歐美地區的企業,在量化社會與人力資本影響力之餘,更能有效應對當地監管風險。
(本文已節錄刊登於2024/08/08 經濟日報 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