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家族企業之發展歷程:淺談IPO扮演之關鍵角色
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邱盟捷會計師
《Deloitte Private》專屬團隊整合審計、稅務、財務諮詢、風險諮詢、管理顧問及法律專家,替四大客戶群——高淨值資產客戶(High Net Worth)、家族企業(Family Business)、私募基金及創投(Private Equity & Venture Capital)及小型高成長企業(Small High Growth)——提供客製化一站式服務。
《通訊》自2019年8月份推出《Deloitte Private》專欄,內容將包括國際間家族企業發展趨勢剖析、家族企業稅務及法務解析及家族企業的永續發展等,敬請收看。
在台灣的企業界,許多知名的上市集團(或公司)係由單一或數個家族持有多數股權並實際參與經營與治理。這些集團的股票皆已掛牌上市多年,透過資本市場的助益於企業發展過程中籌措充裕資金並吸納外部優秀人才,為企業長久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本文嘗試以台灣未上市的家族企業為分析對象,淺談IPO (註1)在此類家族企業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其關鍵作用。
台灣常見的中小型家族企業通常係由第一代創立,可能是夫妻或兄弟姊妹共同創立並共同參與經營,經過短則十餘年,長則二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家族第二代逐漸參與經營並為接班做準備。多數中小型家族企業發展之初,通常係由第一代創辦者掌握住商機並運用專業或技術而開展出一番事業,但往往因爲受限於資金籌措與人才招募不易,而使得企業規模發展受限。
近年來,由於國際局勢與產業環境變動劇烈,中小型家族企業的經營壓力隨之增加。再者,家族企業第一代交棒予第二代的過程中,由於世代的融合而產生經營策略與發展方向的調整。此時,在追求企業長遠發展並壯大的前提之下,家族企業(包含第一代與第二代)將開始審慎評估是否進行IPO。
依據筆者多年來輔導企業IPO的經驗歸納得知,中小型家族企業若決定進行IPO通常係欲達成下列目的:
一、籌措資金
一般而言,大多數台灣中小型家族企業因為獲利穩定且財務操作保守,因此負債比率並不高。以營運活動產生之現金流入搭配適當額度的銀行借款皆足以因應穩定的營運成長。然而,當家族企業欲開展新事業或大幅擴廠以掌握新商機時,此時龐大的資金需求可能係家族資金與銀行放款額度皆無法充足支應,因此IPO將是一個良好的籌資管道。透過IPO的初次募集資金及上市掛牌後的現金增資與發行公司債等籌資工具,資本市場滿足了中小型家族企業籌措資金以因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二、吸納人才
優秀的人才係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未上市(櫃)的家族企業與已掛牌的上市(櫃)公司在人才爭奪戰中往往居於劣勢。其主要原因除了上市(櫃)公司具有知名度與財務透明度之外,上市(櫃)公司尚能於整體薪酬制度中運用各種獎酬工具(例如:員工分紅入股、員工認股權憑證及限制型股票等)以吸引並留任優秀人才。因此,中小型家族企業若能進行IPO並讓股票掛牌上市(櫃),嗣後對於招募與留任優秀人才將有更多籌碼可供運用。
三、完善制度
若觀察已上市(櫃)的卓越企業,它們其中一個共通的特徵即是具備良好且完善的管理制度(註2)。反觀中小型家族企業由於人治色彩濃厚(尤其是創業的第一代),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通常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擺在較次要的順位上。然而,當家族企業的第一代希望企業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並開始為第二代接班做準備時,實務上許多第一代的創辦者將IPO當成是強迫自己建立完善制度的試煉過程,透過外部法令與主管機關的強制性力量與企業內部主動積極的意願,而達成此一目的。
經由上述的說明得知,中小型家族企業在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透過IPO而達成籌措資金、吸納人才與完善制度等目的,因此IPO在家族企業發展過程中確實扮演著關鍵角色。
但在此過程中仍有許多重要議題或難題需要家族企業的經營者審慎面對或克服。舉例而言,若以IPO欲達成吸納人才的目的來說,由於家族企業的企業文化與領導風格較具個人特色與威權色彩(註3),因此招募進來的經理人與員工是否能夠良好的融入家族企業仍具有不確定性。此外,由於家族企業的管理風格較具有人治色彩,過程中若能夠降低家族高層的人為干擾,對於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妥善運作亦將產生正面影響。
- 註1:係指申請股票上市(櫃)掛牌。
- 註2:此處所謂的管理制度一詞包含:企業依據外部法令所制定的內部規則與辦法、因應營運所需而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各項標準作業程序、書面會計制度等規範。
- 註3:係參考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所著「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 of the 21th Century)一書中第九章「員工與企業文化」及第十章「冠軍團隊的領導特質」相關內容及筆者多年來的個人觀察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