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CRM系列 - 淺談經銷商該如何管理?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 (股) 公司 / 張益紳執行副總經理、邱鈺珊經理

談論經銷商管理前,企業應先瞭解代理商、經銷商及貿易商通路類型的差別,不同的通路類型對於企業在通路佈局及管理策略上亦有所差異,管理者應思索企業現在及未來的銷售模式並選擇適合的通路類型,進一步規劃通路佈局,這些策略性的規劃,將會影響企業未來獲利成長的空間。

下述簡易地說明各通路類型的特性,本篇文章是以經銷商為主的通路類型,就企業角度而言,思考該如何進行經銷商管理。
 

類型

特性

代理商

  • 市場區域上若小客戶太多、出貨地區太遠、客戶要求較多,可選擇代理商作為銷售通路較合適,因為代理商可以幫企業處理瑣碎的財務作業且分擔運輸成本。
  • 對新市場開發而言,因為代理商對新市場區域較為熟悉,企業能在新市場快速地取得結果。

經銷商

  • 除了也可以幫忙處理小客戶外,最重要的經銷商需要資金較雄厚,可以讓小客戶放帳,對企業而言,可以降低客戶倒帳風險。

貿易商

  • 無庫存概念,接到客戶訂單後,轉單給企業出貨,中間賺取價差,較適合客戶訂單品項變化多的銷售場景。

 

首先企業需瞭解經銷商與直接客戶之管理差異

大部份的企業對於經銷商是沒有管理,正確來說,應該是不知道該怎麼管理、或是不清楚該管理什麼。業務人員往往分不清楚或不知道經銷商跟直接客戶管理上之差異,直覺性認為經銷商也是客戶,差別在於賣給經銷商的產品,經銷商會再轉賣給其他公司。事實上經銷商跟直接客戶有很大的差異點,經銷商對企業而言的確是客戶,經銷商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身份 -「夥伴」,意旨願意跟著我們一起打拼的企業。但並不是所有的經銷商與企業有共同打拼的經營理念,大部份的經銷商還是著眼於「利」與「益」,也就是短期利益,而不是長遠的經營策略。企業在進行經銷商管理前,應先決定企業對於銷售通路的策略方向,接著企業該辨識哪些經銷商可以當作「夥伴」來經營,最後再來討論如何在管理上進行差異化。

決定銷售通路策略

銷售通路策略依據企業的營運發展規劃與方向息息相關,且要考量到企業對於區域性市場的熟悉度或區域性市場的成熟度,畢竟經銷商就像企業的手跟腳,如果企業不透過經銷商觸及該區域市場,需要自行投入資源,若市場反應不如預期,則會造成企業較多損失且亦會因資源投入的多寡,影響瞭解該區域市場深淺度;相對地,如果企業偏重於經銷商來經營該區域市場,將影響企業產品的銷售獲利率,另一方面就永久經營角度而言,企業對該區域市場難以深入瞭解,且對於市場的變化及終端客戶需求較難掌握,最終將會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空間,因此企業需要決定哪些區域市場需要經銷商來經營,該區域應該要有多少家經銷商,哪些經銷商是可以做為經營夥伴,就長期規劃而言,該區域經銷商與直接客戶銷售佔比率應多少較為合適等等,決定企業銷售通路策略與通路佈局。

辨識經營夥伴

企業在選擇經銷商時,首先會考慮的是雙方是否門當戶對,經銷商的規模與企業的規模是否會差異太大,如果某一方的規模太大,在談判與合作空間就會被限縮,而不是以雙方最大利益為考量點;另外,需再考量的是該經銷商是否願意主動與企業分享客戶、市場資訊,甚至主動安排企業與客戶直接接觸的機會,讓企業貼近市場及客戶,開發更多與未來市場發展相關之產品,為彼此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這就從客戶變成夥伴的轉變。當然,在辨識經營夥伴時,盡量應以「量化」指標來客觀評估,除了從銷售量、銷售利潤等財務指標來評比外,對於質化指標應建立標準,在評鑑經銷商時能更具備客觀性。

管理差異化

1. 經銷商管理基本商業模式

企業與經銷商往來時,要記住經銷商因為不是受益者,並不會主動幫原廠。因此企業在管理時,需從事業經營管理、銷售管理、行銷管理、關係管理及物流管理等五個層面進行管理,讓經銷商願意跟著原廠一起行動。下述針對事業經營管理、銷售管理及行銷管理進行簡單說明。

事業經營管理角度,「對待老朋友要比對待新朋友還要好」管理理念,除了告訴經銷商未來3~5年企業經營發展方向規劃外,考量到彼此的投入給予資源,給經銷商信心,讓經銷商看到未來獲利的空間;另外,在人力資源規劃上,有些情況原廠甚至也會影響經銷商人事安排,確認該業務代表性質屬於適合開拓客戶還是維繫原客戶。

銷售管理角度,需考量通路佈局、報價、產品銷售組合、商機管理、經銷商計畫、客戶滿意度、信用額度管理、現金流管理等,其中經銷商計畫內容包含回饋計畫、種子計畫、價格保護計畫、庫存更新計畫、經銷商培訓計畫及行銷資源計畫,對於重點客戶可針對價格支援、技術支援、售後服務支援、客製化服務進行服務差異化。

行銷管理角度,從市場分析、行銷組合及促銷管理進行切入,其中促銷管理可以先進行市場區隔 / 選擇 / 定位、制定行銷目標、預算編列、傳遞訊息、媒體計劃及執行計劃進行規劃。

2. 經銷業務代表的管理重點

在說明經銷業務代表管理重點前,企業應先檢視人員組織分工,業務代表是否同時負責直接客戶與經銷商客戶的業務服務,如果答案是肯定句,在這裡強烈建議將直接客戶與經銷商的業務代表進行職務區隔,簡單來說就是經銷業務代表只負責經銷商業務服務。為什麼會這樣建議,主要是直接客戶與經銷商業務服務特性有所差異、管理的重點也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如何談業績、如何談價格、交期安排、如何Review業績、付款條件與信用額度、合約管理、庫存管理等是經銷業務代表的工作重點。就企業角度,希望能成為直接客戶最大供應商,客戶成長亦帶動企業一起成長;另一方面,希望經銷商成為企業最Top業務代表(夥伴),企業賺錢同時亦讓經銷商一起賺錢。

經銷業務代表的工作重點之一,合約管理,與經銷商銷售合約的標準化極為重要,畢竟經銷商與直接客戶不同,不是一張PO(Purchase Order)就成立買賣關係,而是需要透過合約保障雙方權益,合約內容包括合約主檔、合約標的、合約期間、Annual Commitment、Shipment Schedule Arrangement、Price、Payment Terms & Credit Line、Milestone Review & Incentive Program、Maintenance & Service、Price Protection & Stock Rotation、Penalty、Termination等。大多企業並不重視這一點,往往與經銷商只有口頭約定,但若真的發生問題,卻沒有法律約束力可以保障企業權益,該經營風險將轉稼於企業本身,甚至造成財務上的損失。

每一項工作重點都可以再展開議題樹,例如:經銷業務代表與經銷商要怎麼談業績,經銷業務代表是否對於市場的區隔及定位有一定的了解,企業產品在市場競爭優劣勢分析、是否看得懂損益報表,透過損益表了解經銷商對於企業的投入程度、了解經銷商在意的是業績還是利潤等,這些都是經銷業務代表所需具備之能力。

結語

除了銷售通路策略、辨識經營夥伴及管理差異化外,產品策略也是在談經銷商管理時必須被涵蓋討論,當然售後服務也是不可忽視,對經銷商而言,售後服務就像一張保單,怎麼提供經銷商技術支援、怎麼提供產品品質的證明、怎麼解決客戶提出的問題與協助,也是在與經銷商進行商業談判時的一種籌碼。企業與經銷商進行商業交流時,雙方不應僅是以買賣交易關係來看待彼此,而是該思考如果將眾多的資訊進行分享、統整、彙總及分析,以達到夥伴協作關係,創造彼此最大的經營利潤。讀完這篇文章,企業可以選擇不予改變,或者企業可以從此刻開始,思考對經銷商在管理上該如何改變,馬雲語錄中有一句「改變是如此困難,但唯有改變,才可能成功」,因此改變才能突破現狀,才能有機會成功。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