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看時事》因應新時代挑戰-淺談智能製造

議題觀點

《會計師看時事》因應新時代挑戰-淺談智能製造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 / 溫紹群執行副總經理、韓世偉經理

自德國於漢諾威工業展發表工業4.0概念之後,全世界吹起一陣智能製造的潮流,在大陸台商以往低成本的優勢逐漸式微,積極的尋求轉型已成為當務之急。但在一片智慧化的呼聲中,要如何針對自身現行狀況進行適當的規劃與發展,相信是每個企業主都關心的重要議題。

企業智慧化是未來的趨勢,然而智能製造如何讓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有以下幾項特性:

一、即時的資訊取得與應用:藉由新式機台、感測器、移動與物聯網設備即時的資料收集與回饋,使企業有能力針對不斷變化的現況進行即時反應與處理。

二、供應鏈資訊平台化串聯:即時快速與客戶及供應商進行資訊串聯溝通,達到彼此的最大合作效益,藉由資訊的透明化及即時共享,促進互利並創造新的合作模式。

三、智能化設備與工具:經由機器學習或資料建模分析工具,可自主依據現場狀況進行調整與判斷,大幅增加生產與作業流程的自動化程度。

四、整體考量之決策分析:即時而完整的資訊可讓組織間資訊透明化,並讓決策者有資訊依整體目標作出更好的決策。

智能製造透過強大的資訊整合及應用能力,在成本上,有效的管控與自動化達到成本的控制及降低;在品質上,透過即時整合的資訊達到品質的持續改善,並利用智慧化設備即時處理現場狀況;在速度上,即時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訊,掌控生產線狀況達成快速出貨;在服務上,藉由企業營運能力的增強,提供更高品質與大量客製化滿足客戶需求。

然而,道阻且長,應如何起始?

現行關於智能製造的探討非常的多,但台商企業卻普遍裹足不前,主要原因是預期的投資金額太大,中間所涉及的多元專業等因素,都造成了進入障礙。

建議可以就營運流程自動化、供應鏈連結、企業創新與數據分析等四個能力面向進行發想,並依據資訊搜集、資訊分析、產品設計、產品實現等四個角度,探討相關作業是否支持,並依據組織策略方向與現況痛點來規劃與安排優先順序,以分階段逐步推行。

雖然此作法通常可以在短期內達成作業流程的優化,但建議整體要朝向營運模式轉型的方向去思考,方有機會邁向新藍海,效益才會長久。

如同所有的重大管理變革一樣,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才。首先,智能製造規劃與執行需要更多跨領域整合的人才,除熟悉企業需求,同時又要能了解相關技術應用,因此,如何獲取與培養此種人才,是邁向智慧型企業的關鍵。

另外,機器人應用發展快速,預計將取代更多重覆性工作。未來,人才調適及管理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發展資料科學家、學習性機器訓練師等,都是企業需要瞭解及提早準備的。

(本文已刊登於2017-05-12/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